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高考复习
压轴专练
高分秘籍
冲刺必备
浏览次数:697
更新:2025年04月17日
|
![]() |
热点预测
高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504
更新:2025年04月08日
|
170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7引用:11难度:0.71702.在控制条件下将形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请据图回答:
(1)在图中做出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
(2)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
(3)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引用:1难度:0.9170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98引用:45难度:0.91704.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87引用:10难度:0.71705.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6引用:7难度:0.6170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10引用:72难度:0.7170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林场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
(2)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3难度:0.61708.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沙生冰草的相关性状,得到表中相关数据。该数据可反映( )
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 穗长 30 70 50.338 穗短 5.1 21.2 13.461 小穗数 1.5 44 27.838 小花数 2 8 5.156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3引用:3难度:0.71709.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0引用:5难度:0.91710.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55引用:37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