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6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641.研习小说第三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部分写了“我”与黄新的第二次见面,重点写了黄新准备“特殊党费”的情况。
    B.“乖妞子,咱不要……咱不要!”这句话写出了黄新生活的艰辛,既要为党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
    C.黄新同志为了保护“我”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此深挚的党员情让人为之动容。
    D.“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是说给孩子听,实际上是说给“我”,其中的“妈妈”暗指党组织。
    (2)第三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3)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2难度:0.8
  • 264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用“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2)《屈原列传》中,屈原在回答渔父的话里交代的自己被流放的理由是:“
     
     
    。”
    (3)屈原以“
     
     
    ”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玷污的态度。
    (4)《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原因是:“
     
     
     
     
    。”
    (5)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84引用:1难度:0.5
  • 264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娜  拉  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海尔茂  喔,你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像个傻孩子。
          娜  拉  也许是吧。可是你想的和说的也不像我可以跟他过日子的男人。后来危险过去了——你不是怕我有危险,是怕你自己有危险——不用害怕了,你又装作没事人儿了。你又叫我跟从前一样乖乖地做你的小鸟儿,做你的泥娃娃,说什么以后要格外小心保护我,因为我那么脆弱不中用。(站起来)托伐,就在那当口,我好像忽然从梦里醒过来,我简直跟一个陌生人同居了八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息!
          海尔茂  (伤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可是,娜拉,难道咱们不能把它填平吗?
          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捌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娜  拉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  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儿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剧终      链接:(前情回放)
          娜  拉  我马上就走。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  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  拉  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  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  拉  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儿事情做也许不太难。
          海尔茂  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娜  拉  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节选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得不到尊重,丈夫对她而言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美好,建立起真正的夫妻关系。
    D.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因此《玩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时,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她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与留恋,又显示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海尔茂面对妻子出走而产生的痛苦、绝望、失落之情,同时又表现出他对娜拉的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迭起,波澜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3)“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此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的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及评论的理解和看法。
    (4)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0引用:2难度:0.3
  • 264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若能悟得真理,虽旦夕之暂却胜过万年。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里仁》中的“
     
     
    ”这两句话来概括。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明自己蔑视权贵句子是: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9
  • 2645.识记字形。
    (jiǎo)纳  (xí)文  (yāo)请
    山(ào)   执(niù) (yōu  yōu)鹿鸣
    发(jì)  (bìn)发   云(huán)  垂(tiáo)(zī)须  (zōng)毛
    (yān)菜 (yǎn)护  (yān)没
    (zā)嘴   打(zá)  三(zā)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2难度:0.9
  • 2646.阅读选段,完成各题。
    [选段16]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可是在那一天,芦柴棒可真的挣扎不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作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任你开的。很快地,一个打杂的走过来了。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头的亲戚,或者在“地方上”有一点儿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法律的触手达不到的地方,他们差不多有自由生杀的权力。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
    “假病!老子给你医!”
          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后来,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
    “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选段17]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选段18]还有一个,什么名字记不起了,她熬不住这种生活,用了许多功夫,在上午的十五分钟休息时间里面,偷偷地托一个在补习学校念书的外头工人写了一封给她父母的家信,邮票大概是那位同情她的女工捐助的了。一个月没有回信,她在焦灼,她在希望,也许,她的父亲会到上海来接她回去,可是,回信是捏在老板的手里了。散工回来的时候,老板和两个打杂的站在门口,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爆发一般的听不清的嚷骂:
    “死娼妓,你倒有本领,打断我的家乡路!”
    “猪猡,一天三餐将你喂昏了!”
    “揍死你,给大家做个榜样!”
    “信谁给你写的?讲,讲!”
          鲜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怔住了,大家都在发抖,这好像真是一个榜样。打倦了之后,再在老板娘的亭子楼里吊了一晚。这一晚,整屋子除了快要断气的呻吟一般的呼喊之外,再没有别的声音。
    (1)文段如何再现芦柴棒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2)打杂的和老板娘是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呢?请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段如何描写带工老板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64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6引用:1难度:0.9
  • 264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西哲学史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没有被不少哲人搞清楚,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观点。比如,孔子把人分为“生而知之者”与“学而知之者”,他认为有一类人天生就知道很多,但他自己却很谦虚,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立,科学地解决了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也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获得并保持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途径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多调查研究,多总结经验,这样便可以少犯错误。1965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时曾如实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B.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反之,叫“熊市”。
    B.外国的地摊书到了国内就变成了“传世经典”,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值得深思。
    C.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必备,充满生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3难度:0.6
  • 264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9
  • 265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两个被动句,写出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3引用:1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