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报纸微博并不只发布事实性新闻,评论同样是重要的内容,这是体现报纸微博的水平、深度和情怀的地方,一些报纸微博也因此引人关注,让部分评论员             。但对于新闻评论来说,(  ),就是标与本的问题。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评论可被视作“治标”,由事件本身挖掘更深层的意义可被视作“治本”。对新闻评论来说,目标自然是能做到标本兼治。但问题在于本的问题不是能一下就解决的,否则也不是本了。比如腐败的案件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司法公正、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保障之类的建议是经常在新闻评论中出现的。
          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              的,而且有些方面是始终没有付诸实践,所以每次有腐败案件被曝出时,都能看到类似的评论,久而久之就不免有了              的印象。“公知”的污名化的一部分原因也在这里,当中国出现负面新闻时,用体制来进行解释总是不会错的,不仅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过简单,而且这种意见对于具体问题的缓解没有帮助。所以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也是正常的。这种困境对于报纸微博来说更难处理,因为140字的篇幅对于评论有很大的限制,几乎只够陈述观点,而无法进行逻辑推导和具体证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脱颖而出    遍地开花    一挥而就    陈词滥调
    B.脱颖而出    层出不穷    一蹴而就    陈词滥调
    C.鹤立鸡群    层出不穷    一挥而就    老生常谈
    D.鹤立鸡群    遍地开花    一蹴而就    老生常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过简单,而且这种意见对于具体问题的缓解没有帮助。
    B.但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过简单,而且这种意见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
    C.不仅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过简单,而且这种意见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
    D.不仅这种思维方式未免太过简单,而且这种意见对于具体问题的缓解没有帮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评论员有个难以解决的困境
    B.评论员有个困境难以解决
    C.有个难以解决的困境
    D.有个困境难以解决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4难度:0.6
  • 2942.阅读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当代著名学者钱锺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锺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1)(思维提升)三言两语话主题。文章开头引用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的名言,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语言建构)靓词美句随时记。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943.填空。
    (1)《包身工》的作者是
     
    ,浙江杭州人,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作品有中国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和著名剧本
     
     
     
    等。
    (2)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和特写的总称。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
     
    ;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
     
    ,是一种既具有
     
    又具有
     
    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8
  • 2944.阅读课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成问题。
    文章在论证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将使用对比论证的地方找出来并简要赏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945.重点②:文中的“苟活者”指的是什么人?如此称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946.难点: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947.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概括出三条结论。每条不超过30字。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94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后面画“×”。
    (1)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3)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4)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5)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6)“三一八”惨案后,那些害怕反动势力、苟且偷生的人,将会被血的事实惊醒,逐渐看到革命的希望,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将更加勇敢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949.《玩偶之家(节选)》课文最后一部分,娜拉和海尔茂进行的“正正经经”的谈话,展现了娜拉思想意识的觉醒过程。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2难度:0.8
  • 295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举类
     
    )  
     
     
    )  
     
    )然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1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