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4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71.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2)空自苦亡人之地
     

    (3)信义安所见乎
     

    (4)与武决去
     

    (5)蹈其背以出血
     

    (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4引用:4难度:0.8
  • 297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977年5月,时为《光明日报》记者、哲学组组长的王强华到南京出差认识了胡福明。会上,胡福明的发言引起了王强华的注意,会后,王强华向胡福明提出邀请,要他给《光明日报》写点文章。
          经过三轮修改,胡福明的文章在1977年8月份写成,题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便将稿件寄往北京。
          此时文章标题中还没有“唯一”二字,但胡福明在文章中提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宣言(《共产党宣言》)的态度证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学说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绝没有把它们看作一次完成的真理,而是始终用实践去检验……这是他们唯一的态度。”
          胡福明最初的提纲提出了四个观点,即“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导师自觉根据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批判天才论、‘句句是真理’,以代替批判‘两个凡是’”。
          为了减少阻力,胡福明也打起了“语录战”,大量引用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原话,举的例子也来自马列主义著作。“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别人要反驳的时候,必须先驳倒这些语录。”胡福明说,“当然,这也是一种保险的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下,胡福明也知道,直接反对“两个凡是”是不现实的。
          1978年4月,《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提出这篇文章要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需要做进一步修改。当时,文章作者胡福明恰好要来京出席全国哲学讨论会。因此,胡福明一到北京,就被请到杨西光的办公室对文章进行商讨,其中有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组组长孙长江。
          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作者胡福明和编辑也曾有不同的意见。当时《光明日报》有编辑提出要点名批评“两个凡是”,但是胡福明不赞成,总编辑杨西光看了后也觉得直接点出来不合适,感觉太露骨,可以用其他语句代替。王强华说,文章十易其稿,前六稿均为胡福明修改,第七、八稿为他和《光明日报》的人修改,第九稿为中央党校理论组组长孙长江修改,第十稿则是胡耀邦同志亲自审定。
    (有删改)      文本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哪些相关信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973.难点①: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从概况到细节,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97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 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辜负
    C.或过其文字。 称赞
    D.不暇师穷经。 跟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始元六年至京师。
    B.然言出罪至。 拔剑撞破之。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如此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②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975.填空。
    《迷娘》原有三首,这组诗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作者的自传体长篇小说《
     
    》,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唱词。《迷娘》的作者是
     
    国(国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人名),他完成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其代表作还有《
     
    》《
     
    》等。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9
  • 297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访
    C.而系张胜 收:逮捕
    D.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 ④虽,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
    B.其一人
    C.单于其节
    D.欲因此时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虽然有自私的打算和动机,但这也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引佩刀自刺”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匈奴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汉朝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6
  • 2977.在横线上默写诗文。
    (1)履至尊而制六合,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3)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
     
    ,氓隶之人。
    (5)为天下笑者,何也?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978.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这与司马迁本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97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教师是君子,你们推崇真诚与廉洁,淡泊名利,因而你们的心灵永远那么坦荡而年轻。
    材料:
    史官  农夫  耕牛
    播种希望与快乐  信奉付出与汗水  打造历史与未来
    薪火相传  默默无闻  辛勤耕耘
    响亮而多彩  殷实而厚重  灿烂而迷人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3难度:0.7
  • 2980.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内容 表达方式
    1-7
     
     
    8-11
     
     
    12-14
     
     
    15-22
     
     
    23-31
     
     
    32-34
     
     
    35-47
     
     
    48-50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