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2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5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        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         ,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         、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
    B.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
    C.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
    D.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B.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发布:2024/12/19 3:0:1组卷:6引用:36难度:0.6
  • 4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
    请引用《伶官传序》中的某个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简要回答唐太宗的这个问题。

    发布:2024/12/19 0:30:2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43.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能无怨乎”的原因是“
     
     
    ”。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
     
     
    ”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远的两句是“
     
     
    ”。

    发布:2024/12/19 0:0:2组卷:123引用:2难度:0.9
  • 4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
    B.三、四两句写笋箨中进发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极具动感、画面感以及表现力。
    C.五至八句写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观落日,近闻鸟鸣,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
    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发布:2024/12/18 22:30:1组卷:35引用:10难度:0.5
  • 4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俗语有云:“是药三分毒。”①之所以不少人认为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的原因,②是一些不良商家对这个概念的炒作。一般来说,一种药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③如果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有一些其他作用。④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⑤但是吃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未必都是由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引起导致的。⑥在合格药物的常规使用中,如果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不当,⑦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⑧因此,患者在吃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⑨切勿不要自行变更用药方式、调整用药剂量等。

    发布:2024/12/18 20:0:2组卷:54引用:7难度:0.7
  • 46.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8 19:0:1组卷:72引用:6难度:0.8
  • 4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B.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C.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D.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3)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发布:2024/12/18 16:30:2组卷:11引用:6难度:0.6
  • 48.请对下面这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进行压缩,要求高度概括,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5个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将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2019年11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发布:2024/12/18 16:30:2组卷:24引用:15难度:0.9
  • 4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琵琶行并序》中,“
     
     
    ”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发布:2024/12/18 16:0:1组卷:39引用:4难度:0.8
  • 50.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英国巴斯大学研究人员阿兰•诺格里特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新型硅芯片,通过微电路模仿离子通道,能以类似生物神经元的方式整合原始神经刺激并做出响应。实验中,研究团队在硅芯片中再现了单个海马神经元和呼吸神经元的活动。通过60个电刺激方案,他们发现这种“固态神经元”产生的电响应,几乎和生物神经元一模一样。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建模的神经元耦合呼吸节律和心脏节律,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负责。他们认为,一种像呼吸神经元一样适应生物反馈的装置,或许可以在未来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发布:2024/12/18 15:30:1组卷:41引用:4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