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1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7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01.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
          水星为什么比月球更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尤其是水星上缺铁,而铁正是让月球呈现黑色的原因。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表面富含碳,并以石墨方式存在,又称“铅笔芯”。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现了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相关比例比地球、月球和火星上发现的碳的比例更高。科学家推测,那些石墨来源于水星距今45亿年前的最初地壳,当时这颗行星正在从一个熔浆岩的球体逐渐固化。当时岩浆海洋中大多数结晶矿物质逐渐下沉,而石墨却漂浮到了最上层。

    发布:2024/12/15 3:0:1组卷:15引用:8难度:0.7
  • 10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1:30:2组卷:51引用:3难度:0.9
  • 10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妄不堪驱使  ②勿复重纷纭 
    ③本自无教训  处分适兄意 
    徘徊庭树下 ⑥蹑履相逢迎 
    踯躅青骢马 ⑧叶叶相交通

    发布:2024/12/14 23:0:1组卷:71引用:8难度:0.7
  • 104.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发布:2024/12/14 22:30:1组卷:62引用:4难度:0.7
  • 10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2)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

    发布:2024/12/14 22:30:1组卷:22引用:13难度:0.5
  • 10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3)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14 21:30:2组卷:53引用:4难度:0.6
  • 10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发布:2024/12/14 21:30:2组卷:525引用:59难度:0.9
  • 10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4 17:0:1组卷:22引用:3难度:0.8
  • 10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2/14 15:0:2组卷:6引用:7难度:0.8
  • 110.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友善奉献、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3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团委、精神文明协调处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向央视全台和中国邮政员工发起了西藏“爱心棉衣”公益捐助活动,为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南木切乡小学募集棉衣和书籍,以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温暖。
          去年新春,央视西藏站记者走访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的南木切乡小学。谢通门县位于日喀则市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平均气温6摄氏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藏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急需保暖的棉衣和书籍,和团委沟通后,遂发起了这次公益捐赠活动。
    一句话新闻:
     

    发布:2024/12/14 13:30:1组卷:26引用:5难度:0.3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