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1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77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发布:2024/12/13 17:30:2组卷:142引用:16难度:0.5
  • 12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2/13 17:0:2组卷:55引用:7难度:0.9
  • 1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发布:2024/12/13 15:30:1组卷:852引用:67难度:0.9
  • 124.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
     

    发布:2024/12/13 15:0:1组卷:15引用:32难度:0.7
  • 125.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4:30:1组卷:44引用:3难度:0.9
  • 1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翠翠只迷述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看,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还以为是天保大老,日来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听情况。在河街见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乐地说:
    “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这两弟兄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岨去,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便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这时正想下河去看新船装货。老船夫见他神情冷冷的,他拍了大老一下,轻轻地说:
    “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运,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第一号。”
          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地说:
    “算了吧,你把宝贝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
          这句话使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它的意思。老船夫搓着手说:
    “大老,听我说句正经话,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走马路,你有分的!”
          那大老把手指着窗口说:“伯伯,你看那边,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啊!”老船夫抬头望到二老,正在窗口整理一个渔网。
          回碧溪岨到渡船上时,翠翠问:
    “爷爷,你同谁吵了架,脸色那样难看!”
          祖父莞尔而笑,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
    (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第十四章)(二)      两人吃完饭坐在屋里,因屋前滨水,长脚蚊子一到黄昏就嗡翁的叫着,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晃了一阵,估计全屋子里已为蒿艾烟气熏透了,才搁到床前地上去,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说话。从一些故事上慢慢地谈到了唱歌,祖父话说得很妙。祖父到后发问道:
    “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
          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
    “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爷爷,懂歌里什么意思?”
    “自然是他那颗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点心事,不是同听竹雀唱歌一样了吗?”
    “我懂了他的心又怎么样?”
          祖父用拳头把自己腿重重地捶着,且笑着:“翠翠,你人乖,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莫生气。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诉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将怎么说?”
          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谄的。
          祖父说:“你告诉我,愿意哪一个?”
          翠翠便微笑着轻轻地带点儿恳求的神气说:“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翠翠站起身了。
    “我说的若是真话呢?”
    “爷爷你真是个……”翠翠说着走出去了。
          祖父说:“我说的是笑话,你生我的气吗?”
          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走近门限边时,就把话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说着,出了屋外,便在那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站定。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第十五章)(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这句话暗示了翠翠当时朦胧的爱情状态,无奈的现实使她无法选择。
    B.天保、傩送兄弟二人都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托人提亲),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傩送走马路(通过唱歌表达爱意)胜过天保,天保退出竞争,离开茶峒。
    C.“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这句话表明祖父细腻的心思,他不想让她过早地涉入爱河,饱尝爱的伤痛。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爱情的关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二)从环境渲染、人物对话、心理活动、人物的行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表现翠翠情窦初开的羞涩情感。
    B.选文(二)多处写到月光,对月光的描绘意在营造出静谧清幽美好的水滨环境,用此烘托翠翠的心理,塑造其迷蒙凄美的形象。
    C.文本情节集中,以船夫对翠翠的关心为明线,以天保兄弟对翠翠的感情为暗线,明暗结合,富有韵味。
    D.小说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或通过对话、独白、神态等展现,或借助景物、人物侧面烘托。
    (3)对于“唱歌”,翠翠的心理发生哪些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4)《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有人评价《边城》是“一首抒情诗,亦是一幅风俗画,展现出了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发布:2024/12/13 13:30:2组卷:20引用:4难度:0.5
  • 12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发布:2024/12/13 9:30:2组卷:180引用:4难度:0.9
  • 1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注】①姁姁(xǔ):温和的样子。②缉纑(lú):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镇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B.妣,已故的母亲。古代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古代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
    C.正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聘,指定婚或女子出嫁。本文中表示女子出嫁意思的还有“来归”。
    (3)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
    B.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因为他们和母亲很相像。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②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

    发布:2024/12/13 8:30:1组卷:25引用:6难度:0.5
  • 12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野鹤轩壁记
    [明]归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 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A.耳         B.乎          C.矣          D.也
    (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
     

    (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

    发布:2024/12/13 4:30:1组卷:30引用:3难度:0.4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