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47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811.阅读《蜀相》,完成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赞颂其雄才大略和辅佐两朝君王的报国忠心。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哀伤。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谈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52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归田赋
张 衡 ①游都邑①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②之慷慨,从唐生③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②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④郁茂,百草滋荣。王雎⑤鼓翼,仓庚哀鸣⑥;交颈颉颃⑦,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③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⑧,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④于时曜灵⑨俄景,系以望舒⑩。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旨,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11)。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①都邑:都城,这里指东汉都城洛阳。 ②蔡子:蔡泽,战国时的辩±,曾为秦相。
③唐生:战国魏国的相±,曾为蔡泽看相。 ④原隰(xí):原,平原。隰,低平之地。 ⑤王雎(jū)。鸟名。 ⑥仓庚:鸟名,即黄鹂。哀鸣:婉转啼鸣。哀,这里不具悲哀之意,而是形容优美动人。 ⑦颉颃:鸟上下飞。⑧纤缴:指代箭。 ⑨曜灵:太阳。 ⑩望舒:指代月亮。 (11)轨模:法度。
(1)解释加点的词。
(2)翻译句子。
①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3)本文实为言志,表明了作者志趣。但文中“
(4)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方式是
(5)比较《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A.《归去来兮辞》按照思归、归家、归后的顺序写,《归田赋》按照思归、归田、归家顺序写。
B.《归去来兮辞》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归田赋》则是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
C.《归去来兮辞》中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归田赋》中则借用了许多典故表现自己的思想。
D.《归去来兮辞》中意境淡远、语言较为朴实自然,《归田赋》中意境壮丽、语言则较为华丽多彩。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62813.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请赏析《兰亭集序》的语言特点。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4281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3引用:1难度:0.328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西方理性科学与中国“仁一礼”文化
吴国盛 西方理性科学是自希腊以来一直贯穿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主流知识形态。在古代,它的典型学科是数学、哲学;在中世纪,它的典型学科是神学;在近代它的典型学科是自然科学(数理实验科学)。近代数理实验科学是在西方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理性科学新形态。有理性科学,不一定会产生实验科学(比如古代希腊),但没有理性科学,一定不会产生实验科学。一百年来关于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讨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百年来,西方科学史界关于近代科学的起源问题已经做了相当专门而又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同行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自己的研究,我主张近代科学的出现以两个基因和两个土壤作为先决条件。两个基因是指希腊的理性科学基因和基督教基因,两个土壤是指技术革命的土壤和社会革命(资本主义革命)的土壤。过去一个世纪来,中国学者比较多地关注了社会制度这个土壤问题,但对两大基因则关注甚少。
西方近代科学是两希文明相结合的产物。首先,它是希腊科学复兴的产物;其次,它经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与原本的希腊科学有很大的不同。近代科学与希腊科学的共同点是理性思维和演绎数学,不同点是近代科学以人为本、希腊科学以自然为本,近代科学以征服自然求得力量为目标,希腊科学以顺从自然求得理解为目标。我也把近代科学称为求力的科学,希腊科学为求真的科学。要解释清楚如何从求真的科学发展为求力的科学,就必须考虑基督教的洗礼以及中世纪后期复杂的思想革命。严格说来,“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我们中国文化对宗教本来就不大感兴趣,再加上半个世纪以来无神论的意识形态教育,使我们对近代科学之源起的这一个维度闻所未闻,偶尔听说,也觉得匪夷所思。对近代科学的这一基因或准确地说是“基因修饰”,暂且存而不论。
决定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基因是希腊理性科学。中国文化中没有出现理性科学这一基因,是特别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用中国人求内心、求享受、求自然,西方人求外物、求力量、求人为来解释中国为何无科学,有些大而化之,但是他提出的“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说,她毫不需要”,我深以为然。他说:“地理、气候、经济条件都是形成历史的重要因素,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们心里要记住,它们都是使历史成为可能的条件,不是使历史成为实际的条件。它们都是一场戏里不可缺少的布景,而不是它的原因。使历史成为实际的原因是求生的意志和求幸福的欲望”。我把这里“求生的意志和求幸福的欲望”扩展地解读为“人性理想”,并希望从人性理想的差异中,解释中国文化为何没有出现理性科学。
为什么“人性理想”会成为文化的根本标志呢?其根本的哲学原因在于,人是一种“有待”规定的存在者,而“文化”就是对人性的“规定”。“人性”是从文化而来的,而非生物学上遗传得来的。人作为一种有待规定的存在者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人是一种先天缺失者,另一个意思是人是有死者。人是先天缺失者是指,与其他生物不同,人并无固定的本质、本能,其后天教养在人性养成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人作为有死者,则表明根本上是一种无本质的存在。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死之不可逃避,就要求为其活着提供意义。人生的意义最终要落实到对什么是理想的人的规定。
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是安于一地、少有迁徙。人群通过血缘关系联结在一起。中国的文化秩序本质上是一种血缘秩序。血缘文化的核心是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血缘亲情文化的逻辑出发点定在了亲子之情上。在亲情文化中,情最重要,理次之,法再次之。法和理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情”反而是最终的根据,居于某种绝对的位置。占据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儒家把“情”作为人性的根本,以“仁”概而言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厚的阐释空间。
为了习得这种“仁”,需要发展出一套培养方案、教育模式,来使人们在后天教育中习得这种理想的人性,这就是“人”之“文”。儒家的“仁”“人”之“文”是什么?一个字,“礼”。《礼记》说:“是故圣人作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礼使人成为人。“克已复礼为仁。”礼是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式,也是通达“仁”这种理想人性的意识形态。“仁一礼”就是中国主流的“人一文”,它表现了农耕文化、血缘文化和亲情文化的人文内涵。在仁爱的旗帜下,中国精英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礼学、伦理学,是实践智慧,而不是科学,不是纯粹理论的智慧。
(1)文章标题为“西方理性科学与中国‘仁一礼’文化”,开头却分析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条件,这种写法合理吗?请简要分析。
(2)对于冯友兰先生对中国文化中没有出现理性基因的看法,作者做了哪些评价和扩展?请简要概括。
(3)请简述文章第5一7段的论证思路
(4)本文的观点和课文有矛盾和冲突。对于两篇文章在“中国古代有无理性科学”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具体的文本回答。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1281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72817.阅读下面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鸣叫
B.尔来四万八千岁:那,代词
C.砯崖转石万壑雷:迁徙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叹惋之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 开国何茫然 B.不与秦塞通人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难于上青天 以其无礼于晋 D.其险也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A这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②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8引用:2难度:0.62818.阅读《氓》三、四章,完成各题。
ㅤ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ㅤ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B.淇水汤汤(水流盛大的样子)
C.无与士耽(耽搁)
D.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章的意思。
①第三章:
②第四章:
(3)这两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4)诗歌《氓》中三处写到“淇水”,从中任选一处,赏析其作用。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8引用:2难度:0.52819.“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曾皙回答孔子提问前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何作用?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52820.下列句子停顿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8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