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 能力提升
浏览次数:59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38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851.雨村因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而革职,来到维扬当了
     
    (姓名)的先生。他在酒肆中碰到了
     
    (姓名),其为他演说了荣国府。

    发布:2024/11/12 3:0:1组卷:5引用:2难度:0.7
  • 85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1 23:0:2组卷:119引用:10难度:0.7
  • 853.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1 22:30:2组卷:155引用:5难度:0.8
  • 85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一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己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11 21:30:1组卷:228引用:52难度:0.6
  • 855.下列三句都是“宝玉挨打”后各人的反应,其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1)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3)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儿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发布:2024/11/11 21:0:1组卷:115引用:5难度:0.8
  • 85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1 20:0:1组卷:65引用:5难度:0.9
  • 857.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故事情节,选项中对这些故事情节发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游幻境 ②元妃省亲 ③黛玉焚稿 ④宝玉摔玉 ⑤黛玉葬花
    ⑥宝玉出家 ⑦共读西厢 ⑧抄检贾府 ⑨香菱扶正 ⑩雨村断案

    发布:2024/11/11 19:30:2组卷:22引用:8难度:0.6
  • 85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①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②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③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节选自曹禺《雷雨》)
          材料二: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节选自关汉卿《窦娥冤》)
          材料三:
    “它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他把我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
          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自己身受的一样。
          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咬我这条鱼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仍然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人尽可被毁灭,可就是打不败他。”④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上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划线句子①表现了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紧张、恐慌的心理,划线句子②表现出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无情。
    B.材料一划线句子③的潜台词是:我早就知道你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找上门来的,果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那么,你究竟想怎么样?
    C.“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或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D.材料三中老人在与厄运搏斗的过程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感情态度变化可以概括为从“怀念”到“恐慌”再到最后的“虚伪、收买”,可见周朴园的无情冷酷,自私虚伪。
    B.材料二连用三个“煞”结尾,意在表现窦娥心中无法申诉的冤屈以及强烈的悲伤;也说明作者余意未了,他要淋漓尽致地展示窦娥的冤屈,控诉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C.材料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营造了浓烈的悲剧氛围,使故事充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劳动人民对黑暗统治的憎恨,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D.材料三划线句④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不懈地抗争,二个人只要永不屈服,他将是永远的胜利者,这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3)海明威说:“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请结合材料及课文中鲁侍萍、窦娥、圣地亚哥的形象,任选两个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如何刻画周朴园、窦娥、圣地亚哥的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11 17:0:1组卷:24引用:6难度:0.4
  • 85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1 16:0:2组卷:138引用:6难度:0.5
  • 86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上益厌之,罢相。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B.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C.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D.上以为/然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者,指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后泛指一般读书人。我国古代读书人推崇“儒者风范”。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或泛指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风俗,指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在古代,风俗多与法度相悖,立法度须变风俗。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三公”之一。始于西周,东汉后各朝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先阐明给司马光回信的原因和目的。既直陈二人分歧所在,也向司马光解释了为什么上次简短回复而这次“具道所以”。
    B.文本一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进行了辩驳。他先立后破,认为在名实相符这个前提下,司马光对他的种种指责都是没有根据的。
    C.文本二中,面对国内严重旱灾,王安石认为这些都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应以治理人事应对,皇帝对此表示赞同,并说自己也正为人事而忧虑。
    D.文本二中,王安石两度为相,两度被免。第一次被免,与变法招怨、被人诋毁有关;第二次被免,与自己心境变化、皇帝不再信任他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②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上益厌之,罢相。
    (5)《王安石传》中说王安石“有矫世变俗之志”,何以见得?请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概括。

    发布:2024/11/11 14:0:1组卷:12引用:6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