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 能力提升
浏览次数:59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38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871.根据下文梗概提示,补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回目。
          三十八回 林潇湘
     
    夺菊花诗
     
    讽和螃蟹咏
          宝钗、湘云商议妥当,第二天湘云便请贾母等人赏桂花。来到藕香榭,贾母竟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趣事,还提到一个叫“枕霞阁”的亭子。凤姐趁机说了几句笑话,逗得众人大笑。螃蟹煮好了,主子奴才喝酒吃蟹赏桂,好不热闹。众人散后,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请各位随意创作。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大家把诗作交给李纨、迎春等人评判。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题目新,立意新,被评为诸诗之首;湘云、探春几人的“对菊”“簪菊”也都不错;只有宝玉的不够新巧别致,再次落第。宝玉有点儿不服气,马上提笔写了一首“持螫赏桂”诗,黛玉毫不示弱也写了一首,但自谦不好,命人烧掉。而博得大家一致赞赏的是宝钗的咏螃蟹诗。

    发布:2024/11/10 21:30:1组卷:5引用:2难度:0.5
  • 87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诗歌的虚实处理和运用微妙复杂,变化无穷。__________,善于给读者创造驰骋想象和联想的广阔天地,正是古代诗歌既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奥秘所在。

    发布:2024/11/10 21:30:1组卷:127引用:5难度:0.6
  • 87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为”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属皆且所虏
    ②何辞
    之奈何
    ④公我献之
    击破沛公军
    ⑥窃大王不取也

    发布:2024/11/10 20:0:2组卷:160引用:7难度:0.6
  • 8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他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1949年,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在五个核大国中,我国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仅用了2年8个月,于敏对此功不可没。曾有一位日本专家赞叹于敏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
          新中国成立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1961年,钱三强把他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说:“经所里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参加‘轻核理论组’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年仅35岁。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1965年,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开始攻关。从9月到11月的一百多个日夜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的一刻,于敏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旁,“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眼,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1984年12月,于敏和同事在新疆核试验基地进行实验。一次讨论会上,一位同事吟诵起诸葛亮的《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于敏也来了兴致,一人一句地接下去。到后来,只听于敏一个人在吟诵,“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以泪洗面。
          最终,那次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为我国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选自“新浪新闻综合”,2019年1月16日)      材料二: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咸城镇贼首,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73岁那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以“抒怀”为题写下这首诗。
          从1961年到1964年,于敏和黄祖洽、何祚麻一起,做了关于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方面的探索。
          在此期间,于敏“善于抓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复杂纷乱的现象中,总能理出头绪,找出物理上的原因,使认识有所前进。通过于敏的办法,氢弹机理研究略去了求解辐射流体力学方程带来的巨大麻烦,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谈到于敏在氢弹研制中的贡献,何祚麻院士以“足球队”作比喻。他说:“球队在场上踢球,起关键作用的人员往往是场外教练和举足射门的前锋,于敏正是这支足球队的教练兼前锋。关键时刻,临门一脚、应声入网的总是他。”
    (摘编自人民网《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材料三:
          于敏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称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对于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因为保密,几十年来,于敏经常“失踪”很久,家事全靠夫人孙玉芹打理。晚年,他居住的卧室里依旧是80年代的简易铁床,客厅依旧悬挂着诸葛亮《诫子书》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仍然保持着从小的两项爱好:听京剧和看古典文学。
          60年代,九院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到新疆做一次靶场试验取得成功,回到北京后,九院所有人都出去迎接,唯独不见副主任于敏--他正躲在宿舍读《红楼梦》。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在青少年时代历经国难,目睹了积贫积弱的国家遭受到的深重屈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日后投身科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B.于敏在物理方面的华从他以北大物理系第一名毕业时就初步显露了出来,在后来的氢弹研究道路上,他不仅获得了诸多大的奖项,还赢得了世界声誉。
    C.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于敏没有流泪,睡得踏实;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吟诵《出师表》却泪流满面,原因在于前次成竹在胸,这次结果难料。
    D.三则材料虽然出自于不同的新闻媒体,但从中都可见科学家于敏的形象,其中对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在73岁时所作的《抒怀》诗,将国家命运、时代风云、个人经历融为一体,高度概括了这位科学界泰斗沉默而又轰麦烈烈的一生。
    B.在有关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的研究中,于敏将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发挥到极致,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快速抓住本质,得到了何祚麻的高度评价。
    C.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于敏带领他的团队用三个多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氢弹原理突破,上演了核武器研究界著名的“百日会战”。
    D.除了挚爱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外,于敏到老也不改自己对京剧和古典文学的喜爱,曾经在整个九院都去迎接试验成功的邓稼先归来时,他却在读《红楼梦》。
    (3)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10 19:0:1组卷:4引用:8难度:0.6
  • 875.第三回“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宝黛初会,两人均觉似曾相识,照应了第一回中哪一个神话故事?请简述。

    发布:2024/11/10 16:30:5组卷:5引用:2难度:0.5
  • 876.阅读《窦娥冤》第三折选段,完成各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
          (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1)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元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舞台说明和剧名等构成。
    C.元杂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2)下列对曲词【滚绣球】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日月”“鬼神”“天地”等,显得通俗易懂。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运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支曲子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高亢激昂,酣畅淋漓,体现了曲词浓郁的抒情色彩。
    (3)窦娥临刑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这一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本曲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本);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却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怨哀告天!”(古本)。试分析其优劣。

    发布:2024/11/10 15:0:1组卷:23引用:5难度:0.7
  • 877.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乙】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两首诗歌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从大处着眼,写江国之大、山城之高,意境壮阔;颔联转写远景,以外界大而冷,衬托舟内窄小孤寒,意境凄寒。
    B.甲诗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C.乙诗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极其恢宏的气象,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D.乙诗“昔”“今”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2)两首诗歌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10 15:0:1组卷:6引用:3难度:0.6
  • 878.某校家委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刘教授来作报告,下面是家委会负责人主持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意重复、两处不够得体,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
    首先衷心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邀请并从百忙之中拔冗抽身惠顾我会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
    刘教授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早年即立志治学。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刘教授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现忝列我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一职。近几年,发表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散文100多篇;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多部,新著《家庭教育新探》也即将付梓印刷。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给大家作报告。
    (1)语意重复:
     
    ,可删掉
     

     
    ,可删掉
     

    (2)不够得体:
     
    ,可删掉
     

     
    ,可删掉
     

    发布:2024/11/10 8:0:1组卷:8引用:2难度:0.5
  • 87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神器之重 当:处于
    B.永保无疆之 休:休息
    C.纵情以傲 物:事物
    D 此非贻子孙者 厥:相当于“其”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固根本 不及
    B.根不固求木之长 不持
    C.居域中 议法度而修于朝廷
    D.斯亦伐根求木茂 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②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发布:2024/11/10 5:30:1组卷:21引用:2难度:0.6
  • 88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翻译正确的一项(  )

    发布:2024/11/10 4:0:2组卷:19引用:2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