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 能力提升
浏览次数:59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38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88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这本书是否被过度解读?科普式的红学著作由于在市面上大行其道,红楼人物使大陆读者的印象被贴上了刻板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阴影。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台湾大学欧丽娟的一部红学著作——《红楼十五钗》,让大家看到了传统中______令人神往的涵养和优雅。
    《红楼梦》中,没有“十五钗”一说,有的是“十二钗”,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总共36钗,这几乎______,书名之所以叫“红楼十五钗”,是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又另外收入了袭人、晴雯和刘姥姥。这三人,要么作为钗黛之重像对主人公宝玉而言意义非凡,要么对贾府的后续命运至关重要。当然,篇首还加入了贾宝玉这位中心人物——以宝玉起,以巧姐和刘姥姥收尾,奏出一阕______的复调曲式。
          金钗穿梭于《红楼梦》世界中,引领我们一起欢笑、伤心、哀叹、悲绝,随着她们走过有情世界,体会、品味种种人生光影,回眸自身的 ______。重 新理解红楼十五钗,也就是看懂“红楼梦中人”如何用更坚忍、更高贵的美好姿态来面对人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历久弥坚 路入皆知 推波助澜 悲欣交集
    B.历久弥新 人人皆知 波澜壮阔 悲欣交集
    C.历久弥坚 人人皆知 推波助澜 悲欢离合
    D.历久弥新 路人皆知 波澜壮阔 悲欢离合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普式的红学著作由于在市面上大行其道,大陆读者印象中的红楼人物被贴上了刻板的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影子。
    B.由于科普式的红学著作在市面上大行其道,红楼人物使大陆读者的印象被贴上了刻板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阴影。
    C.由于科普式的红学著作在市面上大行其道,大陆读者印象中的红楼人物被贴上了刻板的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影子。
    D.科普式的红学著作由于在市面上大行其道,红楼人物使大陆读者的印象被贴上了刻板标签,变成一个个单薄的、苍白的影子。
    (3)《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林黛玉忙笑道:“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请回答“母蝗虫”是指谁,并概述与这一绰号有关联的典型事例。
    人物:
     

    事例:
     

    发布:2024/11/10 4:0:2组卷:2引用:2难度:0.5
  • 882.写出下面段落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所表现出的身份或性格。
          ①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第3回)
          ②林黛玉: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第3回)

    发布:2024/11/10 3:0:1组卷:18引用:3难度:0.5
  • 88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选自《促织》)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项羽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B.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C.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D.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其能(梳理)
    B.抚军亦厚成(赏赐)
    C.何兴之也(突然)
    D.遂五诸侯灭秦(率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
    B.“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
    C.项羽死后,项氏宗族各旁枝,刘邦王都不加杀戮,桃侯、平皋侯、玄武侯本属于项氏,刘邦赐他们姓刘。
    D.司马迁认为项羽建立了难以匹敌的丰功伟绩却最终被刘邦所灭,实属天意。
    (4)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①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②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发布:2024/11/10 1:0:1组卷:10引用:4难度:0.6
  • 88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      。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①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作家是怀着怎样一个伟大的仁爱的心灵,又是有着多么宽广的人道关怀
    ②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
    ③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诸如繁漪、侍萍、四风、陈白露、翠喜、小东西、仇虎、金子、愫方、文清,还有觉新、瑞珏、鸣凤……
    ④甚至,连周朴园,他都有着怜悯
    ⑤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⑥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几乎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

    发布:2024/11/10 0:30:2组卷:39引用:4难度:0.7
  • 88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章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
     
     
    ”。
    (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3)诸子散文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成语还可从中追根溯源,比如“
     
     
    ”等就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发布:2024/11/9 23:30:2组卷:13引用:5难度:0.9
  • 88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某启:昨日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
          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释:①劘(mò):规劝,直言劝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
    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
    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
    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②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5)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

    发布:2024/11/9 22:30:1组卷:28引用:10难度:0.6
  • 88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二)      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出自《汉书•项籍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B.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C.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D.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指叔父;中国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汉书》《后汉书》与之体例相同。
    C.距关,“距”同“拒”,为“据守”之意;“关”指函谷关,楚怀王曾经“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之”。
    D.婚姻,在文中指亲家,“约为婚姻”指结为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因先前与张良有交情,特别是张良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为了救张良,将消息泄露了出去,从其主观上看与曹无伤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刘邦对项伯以兄长之礼相待,敬酒祝寿,还与项伯约为婚姻,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虑。
    C.从选文(二)中看,鸿门宴上,刘邦得以脱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谋臣张良和武将樊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因为进入咸阳后屠城、烧宫室、抢掠财宝与妇女,使得受暴秦统治的秦民对项羽很失望,所以项羽不顾韩生的劝阻,选择东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
    (5)请结合选文(二)简要概括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最终失败的几个原因。

    发布:2024/11/9 22:0:1组卷:34引用:4难度:0.6
  • 888.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⑤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⑥“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发布:2024/11/9 19:30:1组卷:31引用:32难度:0.9
  • 88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虽然

    发布:2024/11/9 17:30:1组卷:516引用:62难度:0.9
  • 890.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2)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9 17:0:1组卷:35引用:23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