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0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0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2024/12/11 19:0:1组卷:37引用:22难度:0.7
  • 20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1 16:30:7组卷:145引用:14难度:0.7
  • 20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文本二:
          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之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之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注】①坎井:浅井。②甃(zhòu):用砖砌成的井壁。③科斗:蝌蚪。④跨跱:盘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
    B.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
    C.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
    D.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
    B.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思想
    C.莫吾能 若:像
    D.而水弗为之 加:更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人,道教学派代表人物,其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B.文本一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同;人们要善于去发现一个事物的最大价值,完美地利用它。
    C.文本二中,在听完“东海之大乐”以后,坎井之蛙开始惶恐不安,好像失了神似的,生动地表现了其自惭形秽的尴尬之状。
    D.为了增强行文的表现力,作者在两则文本中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鲜明,大小殊别,高下立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②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
    (5)文本二给了我们什么警示?请简要说明。

    发布:2024/12/11 16:30:7组卷:9引用:5难度:0.6
  • 204.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鼠疫(节选)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
    “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B.“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
    C.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
    D.“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2)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B.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C.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
    D.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3)“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4)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11 15:0:1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20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B.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C.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D.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
    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
    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D.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译文: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
     

    发布:2024/12/11 15:0:1组卷:3引用:3难度:0.6
  • 20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B.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发布:2024/12/11 14:0:2组卷:59引用:38难度:0.7
  • 20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印第安人营地(节选)
    [美]海明威
          尼克和他的父亲跨进了船艄,尼克依偎在父亲的怀里,乔治大叔坐在营船的尾部。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划到海湾的对岸,他们从沙滩走上去,穿过一片露水浸湿的草坪,又绕过了一道弯来到印第安人住的棚屋前。
          屋里,木板床上躺着一个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正在生孩子,已经两天了,孩子还生不下来。营里的老年妇女都来帮助她、照应她。男人们跑到了路上,直跑到再听不见她叫喊的地方,在黑暗中坐下来抽烟。尼克,还有两个印第安人,跟着他爸爸和乔治大叔走进棚屋时,她正好又尖声直叫起来。她躺在双层床的下铺,盖着被子,肚子鼓得高高的。她的头侧向一边。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三天以前,他把自己的腿给砍伤了,是斧头砍的,伤势很不轻。他正在抽板烟,屋子里一股烟味。
          尼克的父亲叫人放些水在炉子上烧,在烧水时,他就跟尼克说话。
          正在这时候,产妇又叫了起来。
    “噢,爸爸,你不能给她吃点什么,好让她不这么直叫吗?”尼克问道。
    “不行,我没有带麻药,”他的父亲说道,“不过让她去叫吧,没关系。我听不见,反正她叫不叫没关系。”那做丈夫的在上铺翻了个身面向着墙壁。
          厨房间里那个妇女向大夫做了个手势,表示水热了。尼克的父亲走进厨房,把大壶里的水倒了一半光景在盆里。然后他解开手帕,拿出一点药来放在壶里剩下的水里。
    “这半壶水要烧开。”他说着,就用营里带来的肥皂在一盆热水里把手洗擦了一番。尼克望着父亲的满是肥皂的双手互相擦了又擦。
          过了一会儿,他要动手术了。乔治大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按住了产妇,不让她动。她咬了乔治大叔的手臂,乔治大叔说:“该死的臭婆娘!”那个给乔治大叔划船的年轻的印第安人听了就笑他。尼克给他父亲端着盆,手术做了好长一段时间。
    “瞧,是个男孩,尼克,”他说道,“做个实习大夫,你觉得怎么样?”
          尼克说:“还行。”他把头转过去,不敢看他父亲在干什么。
    “好吧,这就可以啦。”他父亲说着,把什么东西放进了盆里。
          尼克看也不去看一下。
    “现在,”他父亲说,“要缝上几针,看不看随便你,尼克。我要把切开的口子缝起来。”尼克没有看。他的好奇心早就没有了。
          他父亲做完手术,站起身来。乔治大叔和那三个印第安男人也站立起来。尼克把盆端到厨房去。乔治大叔看看自己的手臂。那个年轻的印第安人想起什么,笑了起来。
    “我要在你那伤口。上放些过氧化物,乔治。”大夫说。
          他弯下腰去看看印第安产妇,这会儿她安静下来了,她眼睛紧闭,脸色灰白。孩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一清早我就回去。”大夫站起身来说。
    “这个手术真可以上医药杂志了,乔治,”他说,“用一把大折刀做剖腹产手术,再用九英尺长的细肠线缝起来。”
          乔治大叔靠墙站着,看着自己的手臂。
    “噢,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错的。”他说道。
    “该去看看那个洋洋得意的爸爸了。在这些小事情上做爸爸的往往最痛苦。”大夫说,“我得说,他倒是真能沉得住气。”
          他把蒙着那个印第安人的头的毯子揭开来。他这么往上一揭,手湿漉漉的。他踏着下铺的床边,一只手提着灯,往上铺一看,只见那印第安人脸朝墙躺着。他的脖子贴两个耳根割开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胃,使躺在床铺上的尸体全汪在血泊里。他的头枕在左臂上。一把剃刀打开着,锋口朝上,掉在毯子上。
    “快把尼克带出棚屋去,乔治。”大夫说。
          其实用不到多此一举了。尼克正好在厨房门口,把上铺看得清清楚楚,那时他父亲正一手提着灯,一手把那个印第安人的脑袋轻轻推过去。
          父子两个沿着伐木道走回湖边的时候,天刚刚有点亮。
    “这次我真不该带你来,尼克。”父亲说,他做了手术后的那种得意的劲儿全没了。
    “女人生孩子都得受这么大罪吗?”尼克问道。
    “不,这是很少、很少见的例外。”
    “他干吗要自杀呀,爸爸?”
    “我说不出,尼克。他这人受不了一点什么的,我猜想。
    “死,难不难?爸爸?”
    “不,我想死是很容易的吧。尼克。要看情况。”
          他们上了船,坐了下来,尼克在船艄,他父亲划桨。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一条鲈鱼跳出水面,在水面上弄出一个水圈。尼克把手伸进水里,让手跟船一起在水里滑过去。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艄,他父亲划着船,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船在黑暗中划出去”,结尾写“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全文按时间顺序布局,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小说先后几次描写了产妇形象,突出她的痛苦、凄惨,但都没有正面描写,只是通过侧面衬托简要叙述来完成的。
    C.“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中,“永远不会死”表现了尼克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对生命意义有了新认识。
    D.小说的高潮是印第安男子(产妇丈夫)的自杀,而压抑的夜色、产妇的尖叫、无麻醉的手术,都是为此而作的铺垫。
    (2)尼克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从作为医生和作为父亲两个身份简要概括。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发布:2024/12/11 14:0:2组卷:17引用:5难度:0.6
  • 20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世界经济正向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2017年,在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注重效率、质量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在壮大数字经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电子商务交易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网上零售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我国电子商务优势进一步扩大,网络零售规模全球最大、产业创新活力世界领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33亿,同比增长14.3%,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金额达143.26万亿元,同比增长44.32%;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电子商务直转从业人员和间接蒂动就业人员达4250万人。
          农村网络零售同比增长39.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3.3%,农村电商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问题,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出口增速达11.3%,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日益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通道。
    (摘编自《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
    材料三
          英国一位爵士在谈到电商问题时说,英国政府和企业家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望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将是社会的灾难。他说,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竹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为了购买一件满意的衣服而一家、两家店铺地寻找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产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所以爵士认为,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是在毁灭消费。
    (摘编自百度百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一位爵士认为电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毁灭了消费,可能会带来社会灾难。
    B.2008年至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和增长值逐年上升。
    C.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推动是一方面的原因,党和政府的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发展电子商务,要注重效率,还要注重质量和创新,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但英国政府却没有积极发展电商,这位爵士认为这是因为电商并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
    B.材料二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预计将达12万亿元,是2015年的两倍多,增速预计将高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速。
    C.2017年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网络零售规模全球最大、产业创新活力世界领先,我国已成为数字经济大国
    D.电商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市民不再喜欢逛街,影响了民众的“随机消费“行为,使城市失去了活力,违背了商业的基本规律。
    (3)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发布:2024/12/11 14:0:2组卷:11引用:9难度:0.6
  • 209.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1 14:0:2组卷:39引用:10难度:0.8
  • 2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
    C.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
    D.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表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ㄚ、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朗的氛围。
    B.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忆间自如转换。
    C.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轻文的倾向。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永葆生机。
    (3)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发布:2024/12/11 13:30:2组卷:71引用:23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