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13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8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1 11:30:1组卷:37引用:10难度:0.9
  • 212.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2)《老子》表达“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3)
     
    ,但愿长醉不愿醒。……陈王昔时宴平乐,
     
    。《将进酒》

    发布:2024/12/11 10:30:2组卷:59引用:5难度:0.9
  • 2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②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xiòng):刺探,侦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
    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②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

    发布:2024/12/11 8:30:1组卷:64引用:15难度:0.5
  • 2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别 鲁 颂
    [唐]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注释]①鲁颂:李白的友人,生平不详。②鲁连:鲁仲连,曾帮助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平原君赠千金,却而不受;后又帮助齐国收复了聊城,事后辞去爵位隐于海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就用两个设问句,通过衬托、对比有力地突出了鲁仲连的高大形象。
    B.诗中用“下却”“摧却”两个动词来描述鲁仲连,突出重点又简洁有力。
    C.“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是说鲁颂不同寻常,勤攻文学有鲁仲连的遗风。
    D.诗人临别赠好友诗作和镂刻纹饰的宝刀,是希望他能斩断愁情,记住友情。
    (2)“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这一句是何意?在诗中有何作用?
    (3)诗人辞别的是友人鲁颂,为何诗中开篇却夸赞鲁连?请你进行简析。

    发布:2024/12/11 8:30:1组卷:24引用:3难度:0.5
  • 2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11 8:30:1组卷:147引用:16难度:0.7
  • 2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春夜,词人行至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之下以挡尘土。
    问题:“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这两句诗的妙处。

    发布:2024/12/11 8:0:12组卷:46引用:2难度:0.7
  • 217.下列画线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
    ②其易泮
    学而
    不学
    决浮云,绝地纪
    ⑥赢粮而

    发布:2024/12/11 7:0:2组卷:43引用:11难度:0.7
  • 2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很容易忽视历史,认为历史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在现实生活中①
     
    。我们不是十分看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吗?爱国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全国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其中②
     
    积淀在灵魂深处是十分重要的,积淀得越多,这种感情就越深。所以陈水扁搞“台独”,修改教科书,实行“去中国化”,让台湾同胞忘记自己的祖宗。这也警示我们,③
     

    发布:2024/12/11 6:0:1组卷:31引用:4难度:0.5
  • 2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夙兴夜寐,洒扫庭除”“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风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用勤劳书写光明未来,让劳动谱写青春之歌!”,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11 6:0:1组卷:174引用:44难度:0.7
  • 2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2)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发布:2024/12/11 4:30:1组卷:30引用:7难度:0.3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