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7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74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5引用:2难度:0.72742.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①虽:虽父之不慈子 连词, ②室:盗爱其室 名词, ③贼:故贼人以利其身 动词, ④具: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形容词, ⑤恶:恶施不孝 疑问代词, ⑥劝: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动词,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6引用:3难度:0.62743.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韵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2)《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3)不义而富且贵,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2难度:0.9274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圣地亚哥驾着小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正如苏轼所写的驾一叶小船,越过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情景一样:“
(2)圣地亚哥驾着小船在海上漂了八十五天都没有钓到鱼,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正像荀子在《劝学》中所举的雕刻朽木和金石的例子:“
(3)《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表现出的是硬汉的精神,中国历史上也是硬汉辈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评价硬汉项羽的诗句是:“
(4)《老人与海》中最能展现圣地亚哥永不言败的精神的名言是:“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9274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B.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C.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D.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2)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3)简要分析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727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拼僻绕,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拼避统,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忱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五石之瓠
瓠落无所容
呺然大也
无用而掊
不龟手之药
一朝而鬻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越有难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②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活用的用法,并解释。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
②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大:
④冬,与越人水战
冬: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则瓠落无所容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B.非不呺然大也 呺然:内中充实而宽大的样子 C.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洴澼:漂洗(丝絮) D.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A.剖之以为瓢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B.聚族而谋之曰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与越人水战 请与之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1难度:0.6274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蒹 葭①
《诗经》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④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蒹葭采采⑩,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⑬。(注)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②苍苍:秋天水边芦苇茂密青苍之貌。③溯洄(sù huí):逆着曲折的水流而上。④溯游:顺流而下。⑤萋萋:与“苍苍”同义。⑥晞(xī):干。⑦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⑧跻(jī):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需要攀登。⑨坻(chí):水中高地,小渚。⑩采采:众多而形形色色。⑪涘(sì):水边。⑫右:迂回。⑬沚(zhǐ):水中小沙洲。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6274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 _____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为得着什么。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如此的 _____……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于是你就会不屑于任何事物,任何行动。然而这样的社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笑声下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进入到“答焉似丧其耦”的境况,那么个人和社会岂不近于静止?因而,庄子哲学如何处理及适应这情况,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中,缓步或停足都有被抛弃的危险。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发出来的;同时,( )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 _____。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
B.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
C.遂于洞察个人的独存性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鉴于人类的处境已消失与被吞噬。
D.鉴于人类的处境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个人的独存性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下列两组词语中的一组造句。
第一组:依乎天理 游刃必有余地
第二组:因其固然 进乎技以达道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2难度:0.52749.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B.“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C.“分外香”三字写出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
D.这个“劲”字,用了比拟和夸张的修辞,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
(2)这首词里的“黄花”意象与李清照《声声慢》词里的“黄花”很不相同,试做分析。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6275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4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