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61.易错字音。
     
    )鱼
    ②灰
     
    )鲨
    ③脊
     

    嘎吱
     

    ⑤吞
     

    ⑥海
     

     
    )肢窝
     
    )杀
     
    )液
    蹂躏
     
    )取
     
    )进
     
    )住
     
    )头
     
    )杆
    ⑮残
     

    ⑯(
     
    名昭著        (
     
    )乳未干
    ⑰(
     
    枪        (
     
    鼎之作
    ⑱(
     
    荡        (
     

    ⑲(
     
    )脊        (
     
    心泣血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9
  • 2962.请赏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4
  • 2963.下列句子的书写及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964.人物速写是指精心地选取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情节、场面或富有特征意义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以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作。以某位同学或某个场景为对象,完成一份人物速写,不少于100字。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96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矣;鸡之蓄,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译注•梁惠王章句上》,中华书局2008年版)(1)下列对第二个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B.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D.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2)下列对第一个文段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帛,在战国以前称丝织品为帛,帛曾在古代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
    B.豚、彘,古代“豚”指鸭,“彘”指猪,现代“豚”与“彘”都指猪。
    C.庠序,庠、序都指古代地方的学校,在商(殷)代叫序,在周代叫庠。
    D.黎民,指庶民,是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的俗称,泛指普通百姓即平民。
    (3)下列对以上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他提出发展生产的措施、教化群众的做法,大力倡导仁政。
    B.文段一孟子批评梁惠王的虐政,针对梁惠王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C.文段二孟子在梁惠王提出国家缘何由强转衰的疑惑时,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建议他教导百姓发展生产、以德修身。
    D.文段二孟子直接谴责梁惠王东征西战,穷兵武,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的恶劣行径,以达劝诫梁惠王勿施虐政改行仁政的目的。
    (4)把第一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966.古代诗词阅读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6引用:5难度:0.5
  • 2967.《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记叙告别仪式时,于第4段介绍了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段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有人认为这是“闲笔”,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4
  • 29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________的呼喊:“武汉加油!”
          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________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________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________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此起彼伏生生不息积淀诠释
    B.振聋发聩绵延不绝沉淀解释
    C.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沉淀解释
    D.振聋发聩生生不息积淀诠释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第一段“拍下一张照片——”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B.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C.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2969.理解句子“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百年孤独》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4
  • 297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试分析“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一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