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43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91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31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

    发布:2024/12/7 4:30:1组卷:71引用:26难度:0.6
  • 3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同时,“孤城”“落日”也营造了一种悲凉氛围。
    B.“每依北斗望京华”是全诗的纲领。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可见其思乡之切;“每依”则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令人悲慨。
    D.诗人老病一身,漂泊他乡,体病伏枕的画省往事不再萦绕心头,通通都被眼前的悲凉与凄怆的秋景冲淡了。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7 3:30:1组卷:6引用:7难度:0.5
  • 3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7月26日上映首日,成为中国影史首部单日过2亿的动画电影,上映三天加点映场收入,已经突破7亿元,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也让《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动画最高单周票房纪录(5.8亿)成为历史。
          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弃医从事动画行业17年后,终于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由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0n,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
          剧本磨得很辛苦,饺子觉得画分镜头之后,就不会这么磨了,“没想到分镜头也画得非常累,每个细节、每个镜头挑,分镜头一共有五六个版本,开始有5000个镜头,后来改了将近2000个镜头。删掉这么多镜头,分镜师也被我们磨得疯了。分镜头磨完了,开始配音、做动画…一路走来,每次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能够完成,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当被问及整部电影哪最难,饺子坦承记不住哪个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就是一个炼狱,困难到麻木。而付出总有回报,《哪吒》赢得了票房和赞美,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选自2019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
          截止到7月29日,《哪吒》的票房已经超过了8亿,超过《大圣归来》的9.56亿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纵观中国火起来的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其实就算是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的动画界,真正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其实也不多。以动画业巨头迪士尼为例,90年代那部轰动一时的动画片《狮子王》,其故事内核就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这可是妥妥的传统文化。本国的动画作品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等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对这些东西最熟悉,改编熟悉故事的难度总比原创一个新的简单。
          虽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如何用好宝库里的资源,将故事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审美才是真正考验电影创作者水平的。对于“西游记”这个大家熟悉的取经故事,《大圣归来》的编剧选择将其自我救赎的内核提取出来重新改编。而《哪吒》则是把命运这个主题深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这些作品的改编都很大胆,也很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故事内核的理解与把握。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一些改编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改编幅度过大丢失了其精神内核。
          当下许多影视公司都乐于学习迪士尼和好莱坞,那么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改编上,为什么不能也去学一学呢?
    (选自2019年7月30日《新京报》)材料三:
    《哪吒》的热度基本是靠点映“救”回来的。其实点映早已稀疏平常,尤其对暑期档国产电影而言,点映早已成为宣发的必经之路。但点映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运用得当,会对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但如果过度自信,盲目使用,则会过早暴露自身软肋,从而引发口碑两极分化,影响后续大盘走向。
          本是最有希望凭借提档在逆市中“破风”的《银河补习班》就在点映上栽了个大跟头。其最初点映效果极佳,在200场点映阶段取得了单日票房破70万和高达80%上座率的表现。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点映排片场次逐渐增多高达2万余场,在影片正式上映前8小时票房已经破亿,这串看似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口碑两极分化,断送了其本来极有可能持续走高的盘路。
          与之相较,《哪吒》采用的在7月13日到7月21日期间间歇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点映的决策,将双刃剑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7月13日到7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尽管票房和上座率都被《银河补习班》碾压,但口碑和舆论都已经开始发酵。第二波点映是在17号到19号这三天工作日,口碑开始初步转化为票房。
          最后一波点映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规模投放,前面小规模点映的铺垫使得票房环比暴涨81.5%,饥饿营销般的戛然而止也吊住了观众的胃口,离上映还有五天,《哪吒》实打实的做到了未映先火以及破圈式拉动后续大盘增长。
    (选自2019年8月5日《钛媒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一也打破了动画影片最高单周票房纪录。
    B.《哪吒》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不仅赢得了票房,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C.《哪吒》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从而使命运这个主题深化,改编得很成功。
    D.《哪吒》在点映策略的运用方面非常得当,对该片的日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有人问饺子整部电影哪里最难时,他坦承记不住哪里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非常困难。
    B.各国的动画作品大多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原因是改编熟悉故事比原创要简单。
    C.如果能理解、把握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内核,即使改编幅度大一些,一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D.《银河补习班》之所以票房和上座率始终不如《哪吒》,是因为该片过度自信,盲目使用点映策略。
    (3)请结合材料分析,《哪吒》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创作有怎样的启示?

    发布:2024/12/7 2:30:1组卷:9引用:9难度:0.7
  • 3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_____,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惨绝人寰 肝肠寸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合
    B.惨无人道 痛彻心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汇聚
    C.惨绝人寰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聚
    D.惨无人道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汇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守护和平、不忘屈辱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发布:2024/12/7 2:0:2组卷:28引用:10难度:0.5
  • 315.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周。”鲁君与之一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B.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C.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与孔子 适:到,往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诗》可以,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D.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结交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B.“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强调地位的崇高,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也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C.《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
    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4)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个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应舍利取义。
    C.孔子积极倡导读《诗》,他认为读《诗》就算不能实现修身治国之大用,至少也可以达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致知之小用。
    D.孟子认为人禽之别在于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这四心如同四肢一般与生俱来,体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主张。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6)《论语》和《孟子》在论述道理时各有特点,请结合材料乙、丙加以分析。

    发布:2024/12/7 0:30:1组卷:7引用:3难度:0.6
  • 3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甲】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春秋战国先哲的出现,所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们文明的发轫,而是我们文明的繁盛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处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乙】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孔子非常重要。
    【丙】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的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这就是说孔子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他们都不期而遇地说到,在孔子以前,中国文化有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成就了儒学的全体大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
    B.发轫
    C.承上启下
    D.不期而遇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发布:2024/12/7 0:30:1组卷:2引用:7难度:0.6
  • 317.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甲、乙两人都非常喜欢辩论。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相遇,不知为什么辩论起这样一个问题:①
     

    甲说: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他的爸爸,可见儿子一定比爸爸聪明。
    乙反驳说:恰恰相反,这个例子只能证明爸爸比儿子聪明,因为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和他爸爸的关系,或者爱因斯坦和他儿子的关系,都仅仅是一个特例。
     
    。所以,甲、乙两人的论证都存在逻辑错误。

    发布:2024/12/7 0:30:1组卷:32引用:14难度:0.5
  • 3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御,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注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①大行:官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位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称为太平盛世。
    B.廷尉是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
    C.五铢即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其得名源于它的重量,枚重五铢。
    D.楚地是指古楚国所辖之地,后来引申为湖南,湖北附近区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言劝谏。汲黯曾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大臣们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
    B.汲黯性情戆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责张汤,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回击刚直,甚至有点怒不可遏。
    C.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黯只愿当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之门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
    D.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②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5)外任前,汲黯劝说李息要向汉武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李息却没有这样做,后来李息因之被汉武帝治了罪。为什么说李息并不冤枉?

    发布:2024/12/7 0:30:1组卷:18引用:4难度:0.5
  • 319.请简述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而获罪的全过程。

    发布:2024/12/7 0:0:1组卷:1引用:3难度:0.7
  • 32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6 21:30:2组卷:22引用:13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