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4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91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351.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早螳,青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颳荼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发布:2024/12/5 11:0:1组卷:14引用:8难度:0.635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当地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
“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儿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涩,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明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
C.“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脸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
(4)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发布:2024/12/5 11:0:1组卷:51引用:12难度:0.5353.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数仁人志士置生死于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经历此次疫情,你是否对《论语》中的“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疫情中仁人志士的光荣事迹,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参考语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发布:2024/12/5 10:30:2组卷:32引用:5难度:0.735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5 10:0:2组卷:50引用:7难度:0.835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②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发布:2024/12/5 10:0:2组卷:206引用:7难度:0.935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和普通的家居相比较而言,智能家居有着传统的居住功能,也能够在信息交互的功能方面得以充分地展现,让人们能够通过外部网络对家居信息进行查看,在家居的控制设备方面得以有效实现,方便了人们合理化地安排时间。智能家居的应用目标就是要为人们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家居环境目标。
(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智能家居根据不同的作用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家居助手类型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们家居生活提供方便,通过WIFI智能开关插座的应用提供无线网络、智能扫地机器人等。再有就是家居健康类型,这和用户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智能水杯就是比较典型的家居健康产品。另外智能家居在家居能源类型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就是为了节约资源,以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健康保障,在能源的高效使用上表现也比较突出。
(摘自《参考消息》)材料三:
智能家居本身的发展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特征,且它能够对现有的居住生活品质以及生活环境加以改善,所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未来,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将是家居的理想状态,智能家居想像空间极大。此外,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应用平台,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商业需求,如个人电脑及手机等。智能家庭将成为智能家居参与企业争夺的焦点市场。由此,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详见下图:
(摘自《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材料四:
虽然智能家居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清智能家居的现状。智能家居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少规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因为国家还没有针对智能家居行业制定正式的标准,所以企业之间开发出来的产品还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而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很难达到。第二,智能家居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对于智能家居而言,芯片安全、传感器安全、个人隐私、可靠性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都需要解决,否则,智能家居就无法全面替代传统家居。第三,成本高昂。智能家居是通过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其包含的设备较多,成本较大;后续维护服务成本花费大;安装费甚至比产品本身价值还高。很多一般家庭用户根本无法接受。
(摘自《环球时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家居在家居能源类型方面,主要的目的是节约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健康保障,以及高效使用能源。
B.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家居的理想状态将离不开高度人工智能的使用,所以智能家居发展速度一定会极快。
C.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主要与智能家居本身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可以衍生出诸多的商业需求等因素有关。
D.智能家居要全面替代传统家居,就要解决智能家居在芯片安全、传感器安全、个人隐私、可靠性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家居与普通的家居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它能够让人们通过外部网络对家居信息进行查看,有效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
B.智能家居利用综合布线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环保节能。
C.智能家居发展空间巨大,与其本身的发展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点有关,也源于它能够改善现有的居住生活品质以及生活环境。
D.通过材料三的图表可以看出,中国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增速以及预测都呈走高趋势,这说明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腾飞指日可待。
(3)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智能家居”相关情况,请概括并简要分析。发布:2024/12/5 9:0:1组卷:4引用:2难度:0.535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无青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请就其中两点进行赏析。发布:2024/12/5 8:30:6组卷:12引用:13难度:0.635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雁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下列语句中的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 奋发 B.志怪者也 记载 C.小年不及大年 年月 D.适千里者 往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B.风之积也不厚 之二虫又何知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水浅而舟大也 D.去以六月息者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蟪蛄不知春秋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发布:2024/12/5 8:0:1组卷:6引用:2难度:0.635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C.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发布:2024/12/5 8:0:1组卷:2引用:2难度:0.436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征:征服 A.风之积也不厚 之二虫又何知!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彼于致福者,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夫列子御风而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游无穷者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虽然,犹有未树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中写鹏南飞需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类比,是为了表明万物皆有所待,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B.作者以行路备粮作比喻是为了反驳蜩与学鸠对鹏的嘲讽,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是有所待的,只不过有“小大之辩”罢了。
C.最后一段中作者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了只有人类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即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发布:2024/12/5 8:0:1组卷:4引用:2难度: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