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48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37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三国演义》中曹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汪曾祺小说自选集•异秉》中的陈相公、《雷雨》中的侍萍、《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
    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梦想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发布:2024/12/4 22:0:2组卷:8引用:6难度:0.6
  • 37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对这首诗的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为《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很好地概括了整首诗歌写到的主要景象:春、江、花、月、夜。
    B.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月圆人不圆的对比反衬,使得离愁产生了更感人的情感力量。
    C.诗歌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D.全诗悲怆感人,乘船出行的游子,楼上思夫的妇人,他们距离远隔而心灵互思的情感浓郁而悲凉。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诗中,“待”字用的极妙。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妙处。

    发布:2024/12/4 22:0:2组卷:42引用:2难度:0.6
  • 37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这两句诗的语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②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发布:2024/12/4 21:30:2组卷:35引用:9难度:0.6
  • 3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自宋代以后,苏州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明朝时,苏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             ,笔墨韵味             ,有“以针作画”“             ”之称。自此,苏绣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            。清朝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B.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C.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D.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富家闺秀往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维妙维肖 淋漓尽致 鬼斧神工 媲美争艳
    B.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 巧夺天工 媲美争艳
    C.栩栩如生 酣畅淋漓 鬼斧神工 分庭抗礼
    D.维妙维肖 酣畅淋漓 巧夺天工 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双面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D.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发布:2024/12/4 21:30:2组卷:17引用:15难度:0.6
  • 37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目前总体稳定向好,但仍要努力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
    “我每天第一件事是检测鸡蛋质量。”江西省某养殖公司总经理说,“鸡吃的是东北运来的精选饲料,喝的是山泉水,为的就是从源头上保证鸡蛋的质量。”
          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其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产品信息、配料信息就一目了然。企业也可通过产品二维码追踪至成品生产厂、基料粉生产厂,甚至追踪到牧场,掌握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
          食药监总局要求,除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风险严控:
          严控潜在风险。目前,新技术、新原料、新品种层出不穷,未知风险增多,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游离于监管之外。比如,近年来网络销售、网上订餐等新业态的普及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严控社会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食药监总局要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每周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对总局发布的不合格产品抽检信息,企业所在地省局要在一周内向社会公开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告总局,三个月内公开案件处罚结果并报告总局。
          严控管理风险。基层专业技术力量、检验检测手段和经费短缺,个别地方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也存在乱作为的问题。监管部门首先要对自己从严要求,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摘编自《跑在风险前面 确保舌尖安全》,原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
          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场所分布情况图

    (选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6》)       材料三: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单一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管理两种类型,这其中又可分为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两种形式。在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过程中,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调整为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两大主体: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承担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责任。过去分管部门多、职责不清,分段、分类两种管理形式交叉混杂的情况,在新法中得到了改善。
          新法增添了很多新的监管内容,尤其是对有重要民生影响的产品进行了专门规定。从处罚力度来看,新法规定:出现问题后,罚款的金额最高达到30倍货值;累计三次以上被罚款、警告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就会面临停业停产乃至吊销许可证。“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名不虚传。
    (摘编自《新食品安全法史上最严 固定两段式食品安全监管》,原载《北京青年报》2015年5月27日)
           材料四:德国将食品安全工作交由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统一监管,下设风险评估研究所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风险评估研究所主要负责食品安全有关风险的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和政策建议。食品安全局负责风险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协调国内各州食品安全事务以及与欧盟有关机构的联系。
    法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部、财经工业部和卫生部三个部门承担。农业部负责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包括制定有关技术规范。财经工业部负责市场交易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诚信监管。卫生部负责调查食品安全事件,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摘编自罗云波等著《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和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工作涉及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的各种场所,其中尤以对餐饮环节的抽检力度最大。
    B.网购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不合格率最高,这说明食品流通新业态的普及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C.根据材料二可知,在生产环节的各个场所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次数越多的场所,抽检样品不合格率越高。
    D.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新的《食品安全法》增添了监管内容、加大了处罚力度。
    (3)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如何?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与德国、法国有什么不同?

    发布:2024/12/4 20:0:1组卷:4引用:6难度:0.5
  • 37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宝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
    B.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C.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D.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
    B.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C.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4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成的。
    D.作为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仍要读懂、汲取和弘扬。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1935年10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B.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军长征。
    C.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

    发布:2024/12/4 20:0:1组卷:30引用:9难度:0.6
  • 37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            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            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苦心经营 饮鸩止渴 负重致远
    B.赴汤蹈火 煞费苦心 急功近利 任重道远
    C.冲锋陷阵 煞费苦心 饮鸩止渴 任重道远
    D.冲锋陷阵 苦心经营 急功近利 负重致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发布:2024/12/4 18:30:2组卷:23引用:33难度:0.7
  • 37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李煜的《虞美人》中通过绵延不绝的江水来写一位亡国之君满怀愁绪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句,从蛟龙起舞,妇人哭泣来侧面衬托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的效果。

    发布:2024/12/4 17:30:2组卷:36引用:5难度:0.7
  • 3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东方艺术重主观,①______。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中国画通常②______。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③______,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发布:2024/12/4 17:0:2组卷:349引用:24难度:0.5
  • 38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
    B.周室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C.息壤是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也用来指沃土。
    D.江东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文中的“江东”是指会稽等吴越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茂才学出众,足智多谋。甘茂得到张仪、樗里子、秦惠王、秦武王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他也在攻取汉中、平定蜀乱中施展才能,凯旋而归,随即被委以左丞相的大任。
    B.甘茂尽心事主,审时度势。秦武王向甘茂表达一统天下的雄心之后,甘茂巧妙利用秦国与魏国、韩国之间的错杂关系,破除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阻碍,取得了攻韩战争的胜利。
    C.甘茂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出师攻韩以前,甘茂不仅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更认识到谗言的危险性。为此,甘茂用与秦王结盟的方式来抵御谗言,实现了既定目标。
    D.甘茂善谋大略,不擅内斗。甘茂在受到诋毁之后借机出逃,先后到了齐国和楚国,甚至有机会被楚怀王任命为丞相,最终却因为召滑搞乱越国的前车之鉴遭遗弃,死于魏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②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
    (5)秦国最终任用向寿为丞相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发布:2024/12/4 16:0:1组卷:65引用:15难度:0.4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