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8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2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5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8 9:0:1组卷:150引用:11难度:0.95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8 月 8 日,九寨沟地震发生 18 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 25 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 虑到 25 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 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 20 年,全球 12%至 15%的劳动力将因 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 至 15 年之后,也许 50%的人就可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 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 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 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 年 9 月 14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演进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 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 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2017 年 9 月 29 日新华网)材料三:
预计到 2020 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 20 万亿美元,中国约有 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 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 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 年 9 月 29 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 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 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 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 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 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 2029 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 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 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 年 4 月 25 日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深远的 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 型产业中难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 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 智能的梦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
C.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发布:2024/12/18 9:0:1组卷:9引用:9难度:0.75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将刘裕和刘义隆北伐的功过、胜败做对比,其中“
(3)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发布:2024/12/18 6:30:2组卷:142引用:6难度:0.95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网红书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网红书店始于颜值,却不能终于颜值。①发布:2024/12/18 5:30:1组卷:15引用:7难度:0.95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比及三年 比较 B.舍瑟而作 放下 如五六十 或者 C.吾与点也 赞成 如会同 诸侯相见 D.其言不让 谦让 孰能为之大 谁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因为)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
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发布:2024/12/18 3:0:1组卷:53引用:4难度:0.65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上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北城上。苏轼于熙宁七年秋自杭州通判知密州。
(1)词的开头说“春未老”,下面的哪些景物体现了这一点?
(2)请简析下片作者所寄寓的情感。发布:2024/12/18 0:30:1组卷:24引用:3难度:0.65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B.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C.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干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D.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江上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写诗明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厘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②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发布:2024/12/17 22:0:1组卷:39引用:44难度:0.65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①,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②,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划横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B.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C.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D.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那些争相绽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吸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4/12/17 22:0:1组卷:10引用:5难度:0.55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入瞿塘峡①
白居易
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②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③.【注】①此诗是诗人贬官忠州路上过三峡时所作。②稔:纤夫拉船用的竹纤。③滟滪堆:江中巨大石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上信难哉!”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瞿塘峡的艰险,奠定了全诗基调。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两岸山峰比作“双屏”,将天空比作“匹帛”。
C.颔联一个“合”字凸显两岸崖壁的险狭,一个“开”字凸显天空的辽阔。
D.颈联“逆风”“惊浪”描写了瞿塘峡行船时风大浪急的危险场景。
(2)尾联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发布:2024/12/17 21:30:1组卷:22引用:7难度:0.66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19:30:2组卷:49引用:6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