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高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___)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___)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④从槐树叶底,朝东(丙____)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___)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煮、听见、漫、洒
    B.泡、听得、细、静
    C.冲、细听、忙、默
    D.烫、聆听、点、照
    (2)第②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第④句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第⑤句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5)作者在第⑥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更能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
    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发布:2024/6/27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
          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
          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1)文章主要记叙了钟扬的哪两件事?哪件事是主要的?
    (2)钟扬为什么那么乐于采集“种子”?
    (3)联系上下文,诵读和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项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文风清新。
    B.文章在塑造钟扬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C.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两相结合,给读者塑造了一位立体的钟扬。
    D.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紧扣主题,展现了钟扬热爱种子事业的个性,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发布:2024/7/18组卷:1引用:2难度:0.3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发布:2024/6/29组卷:10引用:4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在本文段中,作者是以
     
    顺序,写了关于母亲的三件事:
     
     
     

    (2)三姐出嫁时,母亲为什么手冰凉,脸上没有血色?为什么要交代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3)那个凄惨的除夕夜,作者连用了哪四个传神的动词写母亲?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该文段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
    (6)这段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6/24组卷:1引用:1难度:0.5
  • 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曾记否,_______,_______?
    (1)请在选文横线空白处填写词句。
    (2)解释下列词语。
    翔:
     

    挥斥:
     

    峥嵘:
     

    粪土:
     

    漫江:
     

    (3)解释“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层林尽染”和“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5)哪些词句表现了革命青年对反动统治的极端蔑视,表现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6)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B.上片“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下片“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D.本词写景极有特色,从近到远,从静到动,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
    发布:2024/7/2组卷:2引用:1难度:0.4
  •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第③段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事例所论证的观点是
     
    ,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论据,这两句话所论证的观点是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本文的分论点是什么?
    (6)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个“金钱至上”拥有众多信徒,人心大多“浮躁”的时代,本文像一股清新的风,引导人们静下来,读些好书,从“精神层面”使人们得到净化与陶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这篇文章当中,叙述和议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卒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D.这篇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递进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8)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发布:2024/6/23组卷:2引用:1难度:0.4
  • 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文章的这一段           着好几层意思。
    (2)          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3)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发布:2024/7/21组卷:8引用:2难度:0.6
  • 8.阅读《致橡树》选段,完成各题。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2)“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4)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发布:2024/7/9组卷:1引用:1难度:0.5
  •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7/26组卷:23引用:4难度:0.6
  • 10.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7/27组卷:2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