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9 5:0:3

一、Ⅰ阅读(共50分)

  •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去有风的地方真的能治愈自己吗      ①春节假期结束了,此刻的你是元气满满、充满干劲,还是无精打采、“累觉不爱”呢?你的春节假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旅游、探亲、补眠……哪种方式能真正治愈,为你注入活力呢?
          ②2023年年初播出的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女主角许红豆辞职去云南大理散心,在云苗村欣赏自然风光,与村民、租客和谐相处的同时疗愈自己的故事。女主角的选择很有勇气,剧中展现的慢生活也令人神往,甚至还带火了云南旅游。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感觉工作压力大,生活千篇一律,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像许红豆一样去往风景如画的山水田园间,真的能治愈自己吗?大自然到底有何魔力?
          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处于大自然中,自我关注的程度会明显降低。一项研究要求参与者抬头看一片高耸的树树林,或者观察高楼。结果发现,与那些看着建筑的人相比,看着树木的参与者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从而焦虑感得到释放。还有研究表明,大自然能增加我们的敬畏感。体验敬畏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与他人和整个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人们从自我中心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
          ④大自然的功效是生理、心理双管齐下的,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生活在自然环境附近能够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与大自然互动体验程度更高的人,吸烟、攻击行为、睡眠不足等消极行为更少,而保护环境、志愿服务、亲子沟通等积极行为更多。
          ⑤大自然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积极影响,但很多人都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也可能受限于时间或交通原因无法亲近大自然,那该怎么办呢?
          ⑥如果能直接增强与大自然的链接自然是上上策。无论是聆听风声,欣赏日出日落,还是在草地上行走,都能让我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疗愈自己。当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依然可以选择在阳台打理盆栽植物、远眺山水花木、观看自然纪录片或者相关的图片等,这些也是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
          ⑦大自然的疗愈作用是通过提醒相对性的存在而生效的。渺小而特别的我们,广阔而丰富的大自然;过于关注自己的烦恼,忽略周围的更多可能性。大自然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相对性,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过程,最终治愈自己。如果你目之所及全是高楼大厦,也没有进行因艺活动、观赏大自然视频图片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辩证行为疗法来帮助减少自己的情绪脆弱性,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达到疗愈自己的目的。比如:当我们自责把事情搞砸,感到自己很“糟糕”的时刻,更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
          ⑧当我们无法投身自然、放眼看世界时,还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实施积极行动,比如帮助他人。追踪研究发现,关心他人可以缓冲重大压力事件引起的死亡率,也就是说,关爱他人会造就心理韧性。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剧中的女主角许红豆明明是由于酒店管理的高压工作辞职,去到云南还发挥专长帮助自主创业的男主角、淳朴的村民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不再逃避现实,开始正视闺蜜的离世,且能够收拾心情找新工作。
          ⑨真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心累”的时候,完全可以暂时放下困扰,亲近大自然,或者只是发发呆,哪怕先给自己一个休息计划的“小盼头”。
    (1)阅读②~④段,大自然有哪些“魔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近大自然能降低自我关注程度。
    B.亲近大自然能增加人们的敬畏感。
    C.亲近大自然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D.亲近大自然能阻止人的消极行为。
    (2)阅读⑤~⑧段,人们无法亲近自然时可以怎么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多种替代方式增强自己与大自然的链接。
    B.用大自然的广阔提醒自己忽略更多可能性。
    C.用辩证行为疗法培养自己积极的情绪状态。
    D.通过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来锻炼心理韧性。
    (3)文章多处提到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该剧女主角说走就走的旅行激发了人们的勇气。
    B.该剧的剧情证明了大自然具有积极的疗愈作用。
    C.该剧展现的慢生活是解决人们身心疲惫的良方。
    D.该剧的热播带火了云南旅游,创造了经济效益。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②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1)关于祥子买车“不能再等”的原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怕攒的钱再出意外。
    B.这辆车是他看中的。
    C.铺主愿意降价出售。
    (2)选文主要体现出祥子的什么特点?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小气
    B.老实
    C.执着

    组卷:9引用:1难度:0.5

二、Ⅱ表达(共70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近期,二维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在网络平台热播。其曲折离奇的           、细腻精美的           与意蕴深远的                     了观众好评。然而,一则“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内容却突然上了热搜。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被其中很多情节吓哭了,觉得这部动画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没有教育意义。
          ②这位家长未免误解了文化产品,尤其是文艺作品的本质。《中国奇谭》固然属于影视作品,但其名称中的“谭”提醒我们,它也类似于“奇谭”“怪谭”“天方夜谭”这样的古代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家人围炉夜话,或是父母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产物。【甲】
          ③其次,《中国奇谭》的热映乃是市场化的自由选择,不会被一部分人的偏好或厌左右。事实上,书籍、电影、游戏这些文娱作品早就不是传统课堂那样的“单向输出”,本身就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动画的受众面本就不止是儿童,成人也有观看动画的喜好与权利,这从《中国奇谭》引发的热烈讨论也能看出来。
          ④最后,家长不必高估儿童的理解能力[A]也不能低估儿童的判断能力[B]动画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C]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D]判断能力。同样是《中国奇谭》,家长也完全可以做好保护与引导,把握这个向孩子传受古诗《鹅鹅鹅》与古代史的大好机会。
          ⑤文艺作品的使命是陪伴孩子成长,并非一定要安上什么“教育意义”。家长应该避免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是保护与引导,而非控制与灌输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厌(wù)
    B.检验
    C.权利
    D.传受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画面 情节 寓意 博得
    B.情节 画面 寓意 博得
    C.情节 画面 寓意 夺得
    D.寓意 画面 情节 夺得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最后,家长不必高估儿童的理解能力[A]也不能低估儿童的判断能力[B]动画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C]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D]判断能力。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家长应该避免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是保护与引导,而非控制与灌输。
    A.家长应该避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是保护与引导,而不是控制与灌输。
    B 家长应避免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不是控制与灌输,而是保护与引导。
    C.家长不应避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不是控制与灌输,而是保护与引导。
    D.家长不应避免“过度保护”的心态,对孩子要做的是保护与引导,而不是控制与灌输。
    (5)填入文中【甲】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始于口头文学,成于真实观察,终于多次改写,并且历经丰富想象才定型为书。
    B.始于丰富想象,成于真实观察,终于口头文学,并且历经多次改写才定型为书。
    C.始于真实观察,成于丰富想象,终于口头文学,并且历经多次改写才定型为书。
    D.始于真实观察,成于口头文学,终于丰富想象,并且历经多次改写才定型为书。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7.作文。
          “赋能”是现代流行语,它表达的意思是:赋予某种能力或能量,即提升能力或增加能量。
    请以“榜样为我赋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