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5 7:0:10

一、活动一:“中华美德”综合性学习活动(24分)

  • 1.小文整理一份中华传统美德的古诗名句积累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美德 句子 出处 批注
    爱国
     
    ,②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移情于落花,代落花向春天发出了最为真致动人的誓言。
    明志
     
    ,④
     
    杜甫《望岳》 只有攀上顶峰,才能看到最为壮丽的风景。凭着雄心与勇气努力拼搏一把,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审势
     
    ,⑥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人生啊,就像行走在群山之间,前方总有一座更险峻的“山”拦着你。放眼长远,才能履险如夷。
    (1)请在①—⑥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2)积累卡批注中有三个错别字,请试着找出来并改正。

    组卷:14引用:2难度:0.9
  • 2.为了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对于现代人的价值所在,小语找了下面短文,请和小语一起解读文章,完成文后任务。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肖群忠)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汨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既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有删改)【注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1)结合全文说说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我们当今时代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道理的文章,往往会引用别人的言论来增强说服力。请你参照示例,从文中再找一处,分析其作用。
    【示例】第②段引用孙中山的话“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证明了我们弘扬“忠”,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
    (3)文章第④段用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获得精神回报和自我满足感的例子,表明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请试着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作为例子,仿照第④段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A.邓稼先《邓稼先》
    B.闻一多《说和做》
    C.花木兰《木兰诗》
     
    :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
     

    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活动二:“荷”专题阅读与探究(33分)

  • 5.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脾睨一切。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⑩“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⑪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季羡林散文》,有删减)材料二
    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宋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材料三
    芙蕖(节选)
    李渔
          ①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③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④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闲情偶记》【注释】①葩:花。②当令:正当时令,这里指最佳观赏时节。③飘飖:随风摇摆。④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⑤逸致:飘逸情趣。致,情趣。⑥迨:及,等到。⑦菡萏(hàn dàn):与“芙蕖”一样,都是荷花的别称。⑧自夏徂秋: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徂,往,到。⑨并擎:一起高举。擎,高举。⑩异馥:特别的香味。⑪互芬齿颊:意为莲花、莲藕都使人口中生香。
    (1)阅读材料一,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大致时间(情境) 荷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理(感受)
    第一年 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
     
    第二年
     
    完全灰了心
    第三年
     
    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
    第四年 荷叶覆盖池塘,荷花接踵而至
     
    连日来天气变寒 仍是绿油油一片,但残荷之日不远
     
    (2)小文在阅读材料一第⑦⑧段时,想用诗句来描述她读到的景象。请从材料二的两首诗中帮她选出合适的诗句,并结合材料一、二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选择诗句:
     
     

    理由:
     

    (3)仿照示例,给画线句子做批注。
    【示例】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批注:一个“吸”字,既展现了作者对于池塘里长出荷叶的极度期待,又包含了看不到荷叶时作者内心的灰心失望。
    ①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②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4)如果说周敦颐喜欢莲花是因为莲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材料一中季老喜欢荷花是因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回答。
    (5)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①过而不问之
     

    花之既谢
     

    亭亭独立
     

    (6)断句。(限断2处)
    及 其 茎 叶 既 生 则 又 日 高 日 上 日 上 日 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8)读材料三完成下列对话。
    小文:你能够说说材料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莲的吗?
    小语:当然,作者是从可目、①
     
    、②
     
    、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莲的。
    其中“可目”的“目”本来是名词,材料中作动词用,解释成③
     

    小文:这种用法老师教过,比如我们课文中的④
     
    (A无丝竹之乱耳  B.不不枝  C.香益清)就是这样,解释成⑤
     

    小语:说到课文,《爱莲说》中周敦颐用牡丹、菊花来衬托莲花。而本文中,作者也用到了衬托,你发现了吗?
    小文:是的,本文作者用⑥
     
    来衬托莲花,作用在于⑦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三、活动三:写作(40分)

  •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花一木总关情。一丛紫藤萝勾起了宗璞对亲情、对岁月的感怀;一棵小桃树,触发了贾平凹对成长的思考;一池荷花引发了季羡林对生命的感悟。在你的成长岁月里,是否也有那样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触发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
          请自拟题目,将其中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