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考生物诊断试卷
发布:2024/5/17 8: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
1.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58引用:3难度:0.7 -
2.发菜是生长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固氮蓝细菌,具有独特的耐旱机制和固氮能力。下列与发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4难度:0.9 -
3.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PDH的活性受代谢物和可逆磷酸化的双重调节。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7难度:0.7 -
4.儿童早衰症属于遗传病,患者体内的器官快速衰老,造成各种生理功能下降。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
5.用荧光标记技术显示细胞中心体和DNA,获得有丝分裂某时期荧光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6 -
6.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是最常见的RNA修饰工具。转录时ADAR的一端与DNA的特定部位结合,另一端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苷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酐,肌酐易被识别为鸟苷。当该修饰作用发生在mRNA编码区时,其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7引用:3难度:0.7 -
7.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8.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4难度:0.6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
23.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时种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对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野外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2)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实验对象开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围栏用钢板构成,铁丝网封顶),将相同体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由图1可知
②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
(3)随后科研人员在室内模拟围栏内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饲喂两组田鼠幼鼠,连续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
(4)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综上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
A.田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比例改变
B.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
C.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
D.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
降雨量增加→
(5)若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请从①~③中选择合适的田鼠作为菌群的供体和受体,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写出相应的供受体组合
①增加降水组田鼠
②半干旱组田鼠
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24.科研人员培育了一种能够降解餐厨废弃物并生成乳酸的转基因毕赤酵母。基本思路是在乳酸脱氢酶基因(LDH)的单基因表达载体中逐个接入糖化酶基因(Ga)表达盒与α-淀粉酶基因(Amy)表达盒,构建出AGL—三基因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
(1)利用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Taq酶及
(2)将图1所示结构“导入”毕赤酵母后,将毕赤酵母转移至含
(3)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个体水平鉴定的方法是
(4)构建三基因表达载体的难点在于构建目的基因的表达盒,图2为Amy表达盒的构建过程。(pro为启动子;AOX TT为终止子;Bsp119Ⅰ、XbaⅠ、BglⅡ、BamHⅠ为不同限制酶,①②为操作过程。)操作①的处理是组卷:2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