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高考化学零模试卷
发布:2024/11/18 18:0:2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其主要化学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组卷:53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组卷:50引用:2难度:0.8 -
3.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
组卷:130引用:4难度:0.8 -
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4引用:2难度:0.7 -
5.下列关于物质工业制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96引用:2难度:0.7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2难度:0.5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
18.金属钇(Y)具有重要的国防价值,但因过度开采已濒临枯竭。通过硫酸浸泡深海磷灰石矿,可以得到Y3+的浸出液:
表1 浸出液成分Al3+ Fe3+ Ca2+ PO3-4Mg2+ Mn2+ Y3+ 浓度/(mg•L-1) 7670 9460 550 640 5600 1500 70.2
Y3++3HR⇌YR3+3H+(已知:FeR3、YR3均易溶于HR)浸出液在不同pH下萃取的结果如图。
①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随pH增大,Y3+萃取率增大的原因
②结合图1解释,工业上萃取Y3+之前,应首先除去Fe3+的原因是
(2)采用“中和沉淀法”和“磷酸法”可以除铁。表 2Fe3+、Y3+去除率终点pH 去除率/% Fe3+ Y3+ 3.0 87.84 19.86 3.5 92.33 23.63 4.5 99.99 44.52 5.0 99.99 89.04
①该实验条件下,Fe3+去除率比Y3+大的可能原因
磷酸法:将磷酸(H3PO4:三元弱酸)加入到浸出液中,再加入Na2CO3溶液,调pH为2.5,过滤除去磷酸铁沉淀(FePO4),滤液中剩余的Fe3+、Y3+浓度如表3.表3 滤液中Fe3+、Y3+的浓度Fe3+ Y3+ 浓度/(mg•L-1) 508 68.9
③综合分析表1、表2、表3,工业上采用“磷酸法”除铁的原因
(3)经“磷酸法”除铁后,用有机溶剂HR萃取Y3+,可通过
(4)综合分析以上材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分析图1可知,pH在0.2~2.0范围内,有机溶剂中的Fe3+多于水溶液中的Fe3+
b.表2中 Y3+损失率在20%左右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Fe(OH)3对Y3+的吸附
c.表2中 pH在4.5~5.0范围内,Y3+损失率变大的可能原因:Y3++3OH-=Y(OH)3↓
d.有机溶剂萃取Y3+的优点是Ca2+、Mg2+、Mn2+等金属离子萃取率极低组卷:146引用:2难度:0.3 -
19.某研究小组探究电解FeCl2溶液的电极反应产物
(1)配制1mol⋅L-1FeCl2溶液,测得pH=4.91,原因
(2)该小组同学预测电解FeCl2溶液两极的现象:阳极有黄绿色气体产生,阴极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电解1mol⋅L-1FeCl2溶液:实验 条件 操作及现象 电压 pH 阳极 阴极 Ⅰ 1.5v 4.91 无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浑浊,5分钟后电极表面析出红褐色固体 无气泡产生,4分钟后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状固体附着
②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红褐色固体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
为证实结论,设计方案如下:用实验Ⅰ的装置和1.5v电压,电解酸化(pH=4.91)的
(3)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电解1mol⋅L-1FeCl2溶液电极产物的影响因素。实验 条件 操作及现象 电压 pH 阳极 阴极 Ⅱ 1.5v 2.38 无气泡产生,溶液出现少量浑浊,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 无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状固体附着 Ⅲ 1.5v 1.00 无气泡产生,溶液无浑浊现象,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无固体附着 Ⅳ 3.0v 4.91 无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浑浊,3分钟后电极表面有红褐色固体产生 极少量气泡产生,1分钟出现镀层金属 Ⅴ 6.0v 4.91 有气泡产生,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溶液逐渐变浑浊 大量气泡产生,迅速出现镀层金属
阳极Fe2+放电时,酸性较强主要生成Fe3+;酸性较弱主要生成Fe(OH)3。
阴极
②对比实验Ⅰ、Ⅳ、Ⅴ可以得出结论:
增大电压,不仅可以改变离子的放电能力,也可以
(4)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的产物与组卷:6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