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七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8/15 6:0:3

一、选择题(共36分,12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 1.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有(  )
    ①身体迅速长高、长壮
    ②性机能成熟
    ③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
    ④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得比较害羞、怯懦

    组卷:179引用:20难度:0.7
  • 2.“科学与太空相互碰撞,知识和奇妙完美结合。”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航天员演示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和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对于青少年而言,“天宫课堂”的意义在于(  )
    ①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
    ②学习太空知识,播种航天梦想
    ③展现科技实力,提升国民素质
    ④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取得新的突破

    组卷:94引用:8难度:0.7
  • 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启示我们要培养的品质是
    (  )

    组卷:22引用:7难度:0.6
  • 4.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牛皋大败金兀术——乐极生悲;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诸葛亮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这些历史典故说明(  )
    ①情绪对人都没有什么益处
    ②人应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③消极情绪都危害身体健康
    ④人应该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组卷:148引用:3难度:0.5
  • 5.张桂梅老师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多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对于张桂梅老师默默奉献教育的故事,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有文化知识才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与责任担当表达和传递了世间美好的情感
    ③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④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获得美好情感

    组卷:10引用:5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64分,5小题)

  • 16.【分享青春足迹 助力青春成长】以下是小亮的“微日记”片段,记录着成长的点滴,与你分享。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日记一:我发现很多班级将集体照作为班级名片,缺乏个性,没有新意。我向班主任建议用漫画的形式画一画“集体照”,同学们在自己头像下写出代表自己个性的关键词作为班级名片。班主任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很高兴能为班级发展献策。
    (1)日记一中小亮的发现和建议,体现了他具有哪种思维?如何培养这一思维品质?
    日记二: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成绩一般,没有特长,简直一无是处,特别自卑……在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现在我变成一个自信自强的少年了!
    (2)请选择日记二中小亮具有的一种品质,说说这种品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
    日记三:本学期,同学们朝着开学时定下的目标,不断努力,每个人都为我们的“家”付出了许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力量,期末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3)我与集体共成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承担建设美好集体的责任?

    组卷:2引用:1难度:0.2
  • 17.【学法知法 法律助成长】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学习完“法律伴我们成长”的内容后,开展了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
    问题探究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历来是一年一度“两会”的热点话题。在2019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工作报告中通报了一年来在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活动上所做的各种努力,并对进一步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了阐述。
    (1)为了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哪几道防线?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活动上所做的各种努力体现了怎样的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知识比拼
    班级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猜,内容如下
    竞猜 内容
    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专门法律(请列举两个)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3)请你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践行法治
    “熊孩子”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当今社会之中。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从破坏公物、扰乱公共秩序到伤害自己、他人,甚至是危害社会,均有“熊孩子”的身影。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引起一系列“熊孩子”事件的真凶到底是什么,又应该怎么去预防“熊孩子”的出现。
    (4)请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谈谈作为一名青少年应如何避免自己成为一名“熊孩子”。(至少回答三点)

    组卷:3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