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0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7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
     
    ;而《送柴侍御》突出
     
    ,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发布:2024/12/14 19:0:1组卷:270引用:9难度:0.5
  • 1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方面,恩格斯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在1872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后来在多部著述和多封书信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丰富、发展了他和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在恩格斯的晚年,他在一系列书信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的重大观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关于未来新社会的特征和原则,他深刻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曾经对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给予高度赞扬:“恩格斯在谈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时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性的论点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今天,我们学习恩格斯,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编自任晓山《今天我们应该向恩格斯学习什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做工作必须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不能单凭热情去做事。
    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它是不断发展且开放的。
    C.任何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且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D.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教条主义,因此我们不应该死记硬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认为“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他从横向上指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发展未来。
    B.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优越。
    C.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共产党宣言》中部分言论虽然不合时宜,但它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依旧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D.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其中包括习近平等人的思想。
    (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B.《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周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D.《礼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两则材料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上有何侧重?请结合当下中国实际分析其内在联系。

    发布:2024/12/14 18:30:2组卷:45引用:6难度:0.1
  • 1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4 17:30:2组卷:6引用:5难度:0.6
  • 124.如图是某教师给高一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发布:2024/12/14 17:0:1组卷:39引用:17难度:0.7
  • 1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2个字。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功课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①
     
    ,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②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③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布:2024/12/14 14:30:2组卷:24引用:21难度:0.5
  • 126.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2/14 13:30:1组卷:5引用:10难度:0.9
  • 12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实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对他很惊奇。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②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5)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具体措施?

    发布:2024/12/14 12:30:1组卷:40引用:9难度:0.6
  • 12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段时光使我们难以忘却,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久久回味;总有一段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熠熠生辉:可能源于陌生人善意的帮助;可能源于朋友温暖的笑容;可能源于长辈殷切的叮咛……可能是生活里平凡瞬间的连缀,也可能是时代中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些时光值得我们回味,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请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14 10:30:2组卷:18引用:4难度:0.7
  • 1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 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发布:2024/12/14 8:30:1组卷:19引用:7难度:0.5
  • 130.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发布:2024/12/14 8:0:21组卷:18引用:6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