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711.体会加点虚词的表现力,并说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
          ①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使我觉得悲哀。 ②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③我在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垂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④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712.《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除了具有一般议论文准确、鲜明、严密的特点之外,还极为生动形象。具体表现在:一是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二是灵活使用文言词语,三是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特点 原文语段 表达效果
    排比
     
     
    文言词语
     
     
    谚语、口语、成语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3
  • 2713.阅读下列几段话,回答问题:
          ①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③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④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1)文①中加点的一句话要看鲁迅哪两篇文章才能清楚了解?
    (2)文②中“伟大”“伟绩”“武功”的意思怎样理解?
    (3)文③中“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
    (4)文④中划线部分是否矛盾?为什么?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714.阅读《玩偶之家》中的片段,回答各题。
          娜拉        一个人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最好还是静悄悄地死。托伐,你说对不对?
          海尔茂   (走来走去)这些年他跟咱们的生活已经结合成一片,我不能想象他会离开咱们。他的痛苦和寂寞比起咱们的幸福好像乌云衬托着太阳,苦乐格外分明。这样也许倒好至少对他很好。(站住)娜拉,对于咱们也未必不好。现在只剩下咱们俩,靠得更紧了。(搂着她)亲爱的宝贝儿!我总是觉得把你搂得不够紧。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娜拉      (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托伐,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海尔茂    不,不,今晚我不看信。今晚我要陪着你,我的好宝贝儿。
          娜拉       想着快死的朋友,你还有心肠陪我?
          海尔茂    你说的不错。想起这件事咱们心里都很难受。丑恶的事情把咱们分开了,想起死人真扫兴。咱们得想法子撇开这些念头。咱们暂且各自回到屋里去吧。
          娜拉       (搂着他脖子)托伐!明天见!明天见!
          海尔茂    (亲她的前额)明天见,我的小鸟儿。好好儿睡觉,娜拉!我去看信了。他拿了那些信走进自己的书房,随手关上门。
          娜拉       (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急急忙忙,断断续续,哑着嗓子,低声自言自语)从今以后再也见不着他了!永远见不着了,永远见不着了。(把披肩蒙在头上)也见不着孩子们了!永远见不着了!喔,漆黑冰凉的水!没底的海!快点儿完事多好啊!现在他已经拿着信了,正在看!喔,还没看。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她正朝着门厅跑出去,海尔茂猛然推开门,手里拿着一封拆开的信,站在门口。
          海尔茂     娜拉!
          娜拉       (叫起来)啊!
          海尔茂     这是谁的信?你知道信里说的什么事?
          娜拉        我知道。快让我走!让我出去!
          海尔茂     (拉住她)你上哪儿去?
          娜拉        (竭力想脱身)别拉着我,托伐。
          海尔茂     (惊慌倒退)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不会,不会,不会是真的。
          娜 拉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海尔茂       哼,别这么花言巧语的!
          娜拉         (走近他一步)托伐!
          海尔茂       你这坏东西——干的好事情!
          娜拉          让我走——你别拦着我!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海尔茂       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把出去的门锁上)我要你老老实实把事情招出来,不许走。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快说!你知道吗?
          娜拉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海尔茂       (走来走去)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醒过来!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极了!哼!哼!(娜拉不作声,只用眼睛盯着他)其实我早就该知道。我早该料到这一步。你父亲的坏德行——(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当初我给他遮盖,如今遭了这么个报应!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报答我!
          娜 拉       不错,这么报答你。
    (1)下列各项对娜拉“一个人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最好还是静悄悄地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认为阮克大夫在等死前还到她家是不适合的。
    B.她此时已经有了去自杀但不告诉海尔茂的念头。
    C.她借着说阮克大夫的事向海尔茂说自己的打算。
    D.她认为只有自己一死才能使海尔茂的名誉不受损害。
    (2)请写出海尔茂“其实我早就该知道。我早该料到这一步”的推理过程,指出其错误。
    (3)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有张力的台词能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请揣摩文中画线句中海尔茂和娜拉两人的心理活动。
    (4)柯洛克斯泰的信在情节的“突转”和“发现”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在文段中,海尔茂态度的突然转变是否有依据?请说说你的看法。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4
  • 2715.《屈原列传》《苏武传》都是人物传记,但写法同中有异。相同点都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叙述人物;不同点是《屈原列传》夹叙夹议,《苏武传》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请简析“不同点”的艺术效果。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7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叙述时间,是展示作家叙述艺术的演兵场。根据叙事文故事时间在叙述中重新排列的种种关系,一般将与故事编年顺序与叙述时间大致相似的,称为连贯叙述——这是一种以一维线型线索发展的叙述。而将回头叙述过去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即追述或回忆为特征的倒装叙述,以及综合有过去、现在、将来时态的人物和事件的交错叙述,统称逆时序叙述。第三种情况则为非时序叙述。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在叙述时间上的选择和演进,并不比小说等虚构性叙事文本逊色。它充分显示出丰富性,即无论是较为传统的连贯叙述、倒装叙述,还是更具现代感的交错叙述、非时序叙述,这一时域的报告文学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我们将1927年至2000年498篇(部)报告文学文本样本在叙述时间的选择与变化方面的情况列表如下:
    样本的时间域 样本数 连贯叙述 交错叙述 倒装叙述 非时序
    篇数 百分比 篇数 百分比 篇数 百分比 篇数 百分比
    1927-1937 119 99 83% 3 3% 0 0 17 14%
    1937-1949 103 66 64% 16 16% 2 2% 19 18%
    1949-1966 109 44 40% 33 30% 17 16% 15 14%
    1977-1980 30 18 60% 3 10% 6 20% 3 10%
    1981-1982 24 4 17% 8 33% 1 4% 11 46%
    1983-1984 27 4 15% 9 33% 7 26% 7 26%
    1985-1986 21 1 5% 6 29% 5 24% 9 42%
    1987-1988 14 1 7% 0 0 1 7% 12 86%
    1990-1991 26 3 12% 8 31% 4 15% 11 42%
    1992-1993 8 2 25% 2 25% 2 25% 2 25%
    1995-2000 17 10 59% 3 18% 0 0 4 23%
    表中显示,倒装叙述与交错叙述于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变迁中发展平稳,而连贯叙述与非时序叙述的变化曲线则呈现出两两相对的“V”形和“Λ”形。这也就是说在20-70年代区间内,连贯叙述处于上升和鼎盛状态,80-90年代初,其比率下降至最低点,90年代中后期又逐渐恢复上扬,因此,它的轨迹正好形成一个“V”字形状。有趣的是,非时序叙述的前行曲线正好与之相反,它在80-90年代初达至顶峰,而在其余时域则保持上升或下降趋势,即一个“Λ”字形状。这两个相对的字符说明,传统叙述时间方式与非传统叙述时间方式实现着交错发展,它们都在一定时域各领风骚,成为特定时城里的艺术先锋。应该肯定的是,连贯叙述作为一种传统型的叙述时间,在传达较为单一线索的事件或人物活动断片时,其优势是显明的。中国报告文学萌生、形成时期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丁玲的《多事之秋》柔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以至后来出现的曹白的《杨可中》、丘东平的《第七连》、沙汀的《随军散记》、周而复的《海上的遭遇》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文本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仅止于此,对于报告文学的演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进入8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叙述时间的变化达至活跃的峰值。其中一个标志即是,以叙述时间上的非时序叙述和叙述结构上的非线型结构相结合的集合式文本的时兴。在这种文本中,一维线型的时序概念被多维、立体的时序所代替。更重要的是,它对事件、人物的再现,不再局限于历时状态,而是将之凝聚成共时状态下的事件、人物集合或某种现象与状态的形象化概括。当然,非时序的出现也并非一蹴而就,其较早的文本可追溯到30-60年代出现的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茅盾的《记“鲁迅艺术文学院”》、冰心的《咱们的五个孩子》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开垒的《十一户人家》等。
          如果说,非时序叙述文本在80年代以前还是处干少数裔之列,那么,这之后此米文本便逐渐成为主流。其与前期非时序报告文学文本的承继关系应该说是明显的,但其在共时的理念以及描述的时空把握等方面更具理论化色彩,以至有评论将其以及由其代表的这类文本称为“学术论文式”或“调查报告式”报告文学。
          从连贯叙述与非时序叙述消长起伏,以及交错叙述和倒装叙述渗入其间,推波助澜的情形观之,报告文学作家通过对时间的“歪曲”“变形”,以求得文本叙述艺术的推进,更具广度与深度的人物心态,世相写真与思辨的“美学目的”已显而易见。我们也,不妨将之看作是报告文学文体由对小说等虚构类叙事文本的简单模仿,逐步走向在多元化叙述时间的抉择中突显自身个性的文体变革之路。
    (摘编自王晖《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时间依据故事时间在叙述中重新排列的关系分类,是作家叙述艺术的体现。
    B.逆时序叙述呈现倒装或交错特点,与连贯叙述不同,它并非线型线索发展叙述。
    C.连贯叙述经历上升、登顶、触底、上扬的过程,与非时序叙述的前行曲线相反。
    D.非时序叙述文本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直到80年代后才逐渐成为主流。
    (2)结合文本写一则“非时序叙述”词条,解释什么是“非时序叙述”,不超过60字。
    (3)根据本文相关观点,你认为夏衍的《包身工》运用了哪一种叙述时间?请结合《包身工》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认识和感悟,给写作者提三条关于报告文学叙述时间选用方面的建议。
    (5)某文学杂志社准备以“高中生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征集报告文学稿件,你打算选用哪一种叙述时间来写高中生的课余生活?简要说说你的设想,并尝试选取一个角度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报告文学片段。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8引用:1难度:0.2
  • 2717.《过秦论》的语言具有辞赋的特点,讲究铺排渲染,试结合课文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718.(重点)张岱年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中国哲学史家,也是著名的伦理学家,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7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是谁之过
    ③李牧连 匈奴七百余里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9
  • 2720.阅读《为了忘却的纪念》,回答问题。
    柔石在狱中写的信为什么原原本本照录?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2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