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75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儿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二)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其实让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所以跟二诸葛老婆闹了一阵之后,回去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她起得很迟,于福虽比她着急,可是自己既没有主意,又不敢叫醒她,只好自己先去做饭;饭快成的时候,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于福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小芹?”她说:“打听她做甚啦?她的本领多大啦?”于福也再没有敢说什么,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饭还没有吃罢,区上的交通员来传她。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到了区上,交通员把她引到区长房子里,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见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便说道:“你婆婆不是有保人吗?为什么不找保人?”三仙姑莫名其妙,抬头看了看区长的脸。区长见是个擦着粉的老太婆,才知道是认错人了。交通员道:“认错人了!这就是于小芹的娘!”区长打量了她一眼道:“你就是小芹的娘呀?起来!不要装神做鬼!我什么都清楚!起来!”三仙姑站起来了。区长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三仙姑说:“四十五。”区长说:“你自己看看你打扮得像个人不像?”门边站着老乡一个十来岁的小闺女嘻嘻嘻笑了。交通员说:“到外边耍!”小闺女跑了。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三仙姑不敢答话。区长问:“你给你闺女找了个婆家?”三仙姑答:“找下了!”问:“使了多少钱?”答:“三千五!”问:“还有些什么?“答:“有些首饰布匹!”问:“跟你闺女商量过没有?”答:“没有!”问:“你闺女愿意不愿意?”答:“不知道!”区长道:“我给你叫来你亲自问问她!”又向交通员道:“去叫于小芹!”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儿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把小芹叫来,区长说:“你问问你闺女愿意不愿意!”三仙姑只听见院里人说“四十五”“穿花鞋”,羞得只顾擦汗,再也开不得口。院里的人们忽然又转了话头,都说“那是人家的闺女”“闺女不如娘会打扮”,也有人说“听说还会下神”,偏又有个知道底细的断断续续讲“米烂了”的故事,这时三仙姑恨不得一头碰死。
          区长说:“你不问我替你问!于小芹,你娘给你找的婆家你愿意跟人家结婚不愿意?”小芹说:“不愿意!我知道人家是谁?”区长问三仙姑道:“你听见了吧?”又给她讲了一会儿婚姻自主的法令,说小芹跟小二黑订婚完全合法,还吩咐她把吴家送来的钱和东西原封退了,让小芹跟小二黑结婚。她羞愧之下,一一答应了下来。
    (三)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家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禁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骨碌碌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儿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只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儿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儿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择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儿走?快想法儿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因为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儿?”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儿来的!”那家伙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
          现在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
          这句话使我想到刚才发生情况时她说的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1)同学甲打算从情节入手赏读小说,设计了阅读表格。请阅读选文,帮助他完成以下的阅读表格。
    阅读作品 请用小标题概括小说的情节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  
     
    (2)选段刻画了水生嫂、三仙姑和黄新三个女性的形象,请根据内容,举例分析,完成以下的表格。
    人物 文中代表性描写句子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特点
    水生嫂
     
     
     
    三仙姑
     
     
     
    黄新
     
     
     
    (3)同学们在网上查找资料时,读到一句话:“在孙犁同时代的小说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模糊化、简单化、理想化。”你同意吗?请结合选文(一)加以分析。
    (4)三仙姑是典型的封建家长,请结合封建家长的典型细节及语言,分析她的特点。
    (5)阅读选文(三),小说中黄新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人物描写简要分析其心理状态。
    (6)有同学发现,《荷花淀》读起来更像一篇优美的散文,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结合选文(一)的画线句子,说说该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发现,并分析其对表现小说情节及主题的作用。
    (7)选文(三)以“咸菜”为线索,为什么要花笔墨写与黄新的孩子有关的情节,有何妙处?
    (8)本单元的主题为“苦难与新生”,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的每篇文章都截然不同,请从主题的角度,结合选文分析三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单元主题的。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3引用:3难度:0.1
  • 2752.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
     

    (3)颜色憔悴                                 颜色:
     

    (4)形容枯槁                                 形容: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9
  • 2753.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75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后秦昭王与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曰:“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屈原列传》)(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其功 伐:夸耀
    B.惠王 患:担忧
    C.厚币委事楚 质:人质
    D.怀王 卒:最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楚国官名,有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等职责。
    B.从亲,因有联盟而友好,指战国时东方诸国随从强国攻打其他的弱国。
    C.怀王,楚国国君熊槐的谥号,寄予了国人对怀王客死秦国的同情缅怀。
    D.婚,即婚姻,指结成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与现代婚姻的内涵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学识渊博,有政治才略。他在楚国商议国家大事,负责制定法令制度;对外,他主持外交事务,深受怀王信任。
    B.屈原不畏权臣,坚守正道。他面对上官大夫的妒忌和强势,毫不退让,从而遭到上官大夫的诬陷,最终被楚怀王疏远。和诬陷,毫不怯懦,终被疏远;他曾触怒令尹子兰,最终被流放。
    C.屈原洞察力强,有政治远见。张仪到楚国贿赂大臣靳尚而被楚王放回,屈原从齐国出使回来后,劝楚怀王杀掉张仪。
    D.屈原忠于楚国,爱国爱君。他被流放时,依然心忧楚国,心系楚王;后楚国灭亡,他也自投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②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5)楚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9引用:3难度:0.6
  • 2755.阅读《屈原列传》选段,完成问题。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③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⑤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有删节)
    (1)传记一般以记人叙事为主,第①段却以大段文字评论《离骚》,这样写是不是跑题了?
    (2)阅读第④段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说说他们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异,从中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比较人物 思想差异 人物品质 司马迁的感情
    屈原与渔父
     
     
     
    (3)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司马迁是同情和肯定的,但在第⑤段中又评议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而自令若是”。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
    (4)《屈原列传》中正面写屈原的文字并不多,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写楚国的历史和与屈原有关的一些人。著名文史学家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说《屈原列传》“通篇多用虚笔”,请你模仿下面范例,找到课文中的“虚笔”手法并进行分析,要求至少三处。
    示例:以上官衬其正。通过刻画上官大夫这一奸佞小人的形象,反衬了屈原的方正高尚。
    (5)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苟活,最终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你怎么看待这两人的生死抉择?字数200字左右。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6
  • 275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1引用:2难度:0.6
  • 2757.研习诗歌第3~13节,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4~5节歌颂了大海的自由奔放、毫无约束、充满活力、反复无常、随性而为的豪迈。
    B.3~7节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C.8~13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诗人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D.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同情。
    (2)在第3节诗中作者为什么说大海是“我全心渴望的国度”?
    (3)8~13节中拿破仑和拜伦与大海的精神有何相通之处?写诗人对拜伦的追念,他与作者的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4)“世界空虚了”“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这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758.《纪念刘和珍君》重点④: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759.《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中国观众曾经对这首歌耳熟能详,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请阅读歌词,写下你的阅读体会,300字左右。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760.研习小说第一部分(开头至“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4段形象地写出了白洋淀的可爱,所以小说的主人公拿起枪,保卫家乡,保卫祖国。
    B.6~15段的对话,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C.水生嫂的话中既带有责怪又带有赞扬,她爱丈夫,但更恨侵略者,感情是复杂的。
    D.“鼻子里有些酸”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和丈夫离开后家里困难重重,“并没有哭”则表现了她的忍耐力。
    (2)“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