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831.研习课文第4~5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怜悯心”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
B.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
C.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苦才获得的东西。
D.善意和友谊是对某一对象抱有的持久的怜悯心。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野蛮人总是一往无前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是因为他缺乏智慧和理智。
B.“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这种“自然的感情”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C.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那么人类就会灭亡。
D.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
(3)在训导人们方面,“怜悯心”有什么作用?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1283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仓皇东出。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1难度:0.52833.阅读以下文段,体会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 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材料二:
苏格拉底 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
格黎东 说得很对。
苏格拉底 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 是的。
苏格拉底 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 当然是。
材料三:
苏格拉底 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像我们以前曾经多次同意,而且现在刚刚说过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都是既不好又不美的?是不是我们以前的那些主张在这几天里都已经全部推翻了?格黎东啊,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是不是没有觉察到,我们的那些严肃的交谈并不比儿童高明?是不是我们说过的全都确定不移,不管人们是否同意?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要不要这样说?
(1)分析材料一,体会文段中两个问句的作用。
(2)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层层铺垫,步步设问,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建议。请分析材料二,理清苏格拉底的逻辑推理过程。
(3)赏析材料三,并总结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
(4)请结合全文,梳理出苏格拉底的对话内容,体会并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对话内容 运用手法 诘问艺术 该不该越狱逃跑 该重视什么意见、谁的意见 如何处理正义与不正义、美和丑、好和坏 该不该做不正当的事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42834.识记字音。
禀性(
嗜血成性(
厮拼(
摒弃(
熏陶(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7引用:3难度:0.32835.本文是恩格斯给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一封回信,该信主要解决了这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的一些困惑。请认真阅读书信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针对青年学生的疑惑,恩格斯主要围绕哪三个观点展开论证?
(2)请根据恩格斯回信的观点,推断出这位学生在来信中提出的困惑。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52836.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诚实、老实。
(8)虚心欲相待
古义:
今义:谦虚。
(9)卧起操持
古义: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1难度:0.72837.阅读选段,完成各题。
[选段23]1927 年,夏衍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他住在沪东塘山路业广里一带。此间,他结识了一些在纱厂做工的和做工人运动的朋友。从朋友口中,夏衍听说有一种女工叫“包身工”,并初步了解到她们的一些生活情况和遭遇。夏衍把这些告诉了与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有联系的沈西林同志,明星电影公司根据这些材料马上拍出了电影《女性的呐喊》。夏衍也开始搜集有关包身工的材料,想写出一篇小说来。1935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组织上决定让夏衍暂时到工厂隐蔽起来。夏衍就利用这个机会深入到包身工中去,掌握更为详细的第一手材料,把九年前的愿望付诸实现。为了观察到包身工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夏衍每天半夜三点从家里动身往工厂走,工厂离他住的地方有十几里路。白天,他混在包身工中间,体验着人间地狱的生活。耳闻目睹之后,夏衍反而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如果将她们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去,更能说明问题。于是,他根据调查到的材料,真实地、不带任何虚构和夸张地写出了《包身工》一文。1936年,夏衍发表了《包身工》。
结合以上文段,归纳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52838.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1)但是,曼德维尔没有看到的是,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曼德维尔否认人类有这种美德)全部是从这个品质
理由:
(2)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
理由: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42839.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完成各题。
(1)《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篇文章在论证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层次和大意,感受议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部分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本文行文简洁,但说理极其准确严密。请根据具体实例,完善下表,感受语言分析的准确性,总结这种准确性的具体来源有哪些。例子 定语、状语、关联词 中心语 对中心语的修饰效果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先进阶级 思想 正确 思想 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物质力量 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 眼、耳、鼻、舌、身 具体指出“五个官能” 所以暂时失败了 失败 从性质上体现准备性,说明先进力量总有成功
的一天有时候有些失败 有时候 失败 从程度上体现准确性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 在社会斗争中 失败 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 不是……
而是……因为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1难度:0.6284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分(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