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7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8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父似乎生谁的气,脸上笑容减少了,对于翠翠方面也不大注意了。翠翠像知道祖父已不很疼她,但又像不明白它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很久的事,日子一过去,也就好了。两人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祖父过河街去仍然可以得到船总顺顺的款待,但很明显的事,那船总却并不忘掉死去者死亡的原因。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在各处税关上贴下招字,返回茶峒来了。过不久,他又过川东去办货,过渡时见到老船夫。老船夫看看那小伙子,好象已完全忘掉了从前的事情,就同他说话。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你又上川东去,不怕辛苦?”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
    “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
    “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作事!”
    “你爹爹好吗?”
    “吃得做得,有什么不好。”
    “你哥哥坏了,我看你爹爹为这件事情也好象萎悴多了!”二老听到这句话,不作声了,眼睛望着老船夫屋后那个白塔。他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老船夫怯怯的望了年青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
    “二老,我家翠翠说,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时他又望望二老,见二老并不惊讶,也不厌烦,于是又接着说,“她梦得古怪,说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
          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去作了一个苦笑,心中想到“老头子倒会做作”。这点意思在那个苦笑上,仿佛同样泄露出来,仍然被老船夫看到了,老船夫就说:“二老,你不信吗?”
          那年青人说:“我怎么不相信?因为我做傻子在那边岩上唱过一晚的歌!”
          老船夫被一句料想不到的老实话窘住了,口中结结巴巴的说:“这是真的……这是假的……”
    “怎么不是真的?天保大老的死,难道不是真的!”
    “可是,可是……”
          老船夫的做作处,原意只是想把事情弄明白一点,但一起始自己叙述这段事情时,方法上就有了错处,因此反被二老误会了。他这时正想把那夜的情形好好说出来,船已到了岸边。二老一跃上了岸,就想走去。老船夫在船上显得更加忙乱的样子说:
    “二老,二老,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你先前不是说到那个——你做傻子的事情吗?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
          那年青人虽站定了,口中却轻轻的说:“得了够了,不要说了。”
          老船夫说:“二老,我听人说你不要碾子要渡船,这是杨马兵说的,不是真的吧?”
          那年青人说:“要渡船又怎样?”
          老船夫看看二老的神气,心中忽然高兴起来了,就情不自禁的高声叫着翠翠,要她下溪边来。可是,不知翠翠是故意不从屋里出来,还是到别处去了,许久还不见到翠翠的影子,也不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二老等了一会,看看老船夫那副神气,一句话不说,便微笑着,大踏步同一个挑担粉条白糖货物的脚夫走去了。
          过了碧溪岨小山,两人应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竹林走去,那个脚夫这时节开了口:
    “傩送二老,看那弄渡船的神气,很欢喜你!”
          二老不作声,那人就又说道:
    “二老,他问你要碾坊还是要渡船,你当真预备做他的孙女婿,接替他那只渡船吗?”
          二老笑了,那人又说:
    “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二老说:“我回来时向我爹爹去说,为你向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
          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
          老船夫见二老那么走去了,翠翠还不出来,心中很不快乐。走回家去看看,原来翠翠并不在家。过一会,翠翠提了个篮子从小山后回来了,方知道大清早翠翠已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翠翠,我喊了你好久,你不听到!”
    “喊我做什么?”
    “一个过渡……一个熟人,我们谈起你……我喊你你可不答应!”
    “是谁?”
    “你猜,翠翠。不是陌生人……你认识他!”
          翠翠想起适间从竹林里无意中听来的话,脸红了,半天不说话。
          老船夫问:“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笋?”
          翠翠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
          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
    《边城》(节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爷爷似乎生谁的气,脸上笑容少了,也不大注意翠翠了,翠翠认为祖父已经不很疼她,其实这跟大老的死有关。
    B.翠翠大清早就出门掘竹鞭笋去了,可是当她回来时筐里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这表明翠翠还有些贪玩不谙生计的艰难。
    C.尽管大老的死因与老船夫不无关系,但祖父过河街去仍然可以得到船总顺顺的款待,这表明当时茶峒的民风仗义淳朴。
    D.这部分内容,情节看似很简单,叙事也很平淡,实际上出场人物内心的尖锐的矛盾就寓于这平淡的叙述中。
    E.《边城》中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富于诗意和抒情意味,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正体现出这些特点。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
    ②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
    (3)文中三次写到二老的笑。谈谈你对二老几次笑的理解?
    (4)文中老船夫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可以看出老船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节选内容进行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5
  • 2982.多音字。
    (1)翘
     

     
    (2)薄 轻薄
     

     
    (3)埋
     

     
    (4)扛 凳子
     

    力能
     
    (5)称
     

     
    (6)据
     

     
    (7)颈
     

     
    (8)扎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0难度:0.9
  • 2983.近年来,以“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为运行理念的“漂流书亭”在各地兴起,为大众阅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也随之而产生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书籍被乱涂乱画,以“废”换“精”,将图书占为己有等,有些书亭甚至成了空亭。
    为此,你在自己“放漂”的书籍扉页上写了一段话,希望能为图书漂流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①内容全面,有针对性;②语言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50——80字。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98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298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②送至湖口。
    ③徐而察
    ④汝识乎?
    ⑤周景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2)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呔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3)下列对这一段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5
  • 2986.简述关于翠翠的一个故事。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98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理,却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诗中勾画出两个海员的形象。他们关注的焦点都是船上的铁锚,表明了诗人对他们的职业特点的准确把握。
    (2)这首诗歌颂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诗中的“出发”“到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988.阅读《茶馆》第一幕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三是  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乡妇(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楼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对贫苦农妇及她女儿的不同态度,表现出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这三个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9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听说。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③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④蜀城:成都。升沉:指功名得失。⑥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写入蜀的道路,从蜀道之难开始,与《蜀道难》开篇写法类似,感情强烈。
    B.颔联承“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
    C.颈联转描蜀道优美动人之处。“笼”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D.全诗开阖顿挫,变化万千。颔联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道风景可乐,尾联以议作结。
    (2)从全诗看,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99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和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快快地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地一直走还家中。到了渡口,那另外一个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
    “爷爷,看喽啰上山了啊!”
          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抿起嘴唇笑着”这一情态,暗示翠翠内心泛起微妙的涟漪,陷入美好的回忆。
    B.祖父快乐地夸奖翠翠却闭口不谈她的婚事,是因为他爱护孙女,想把她一直留在身边。
    C.顺顺把肥鸭和尖角粽子送给经济拮据的祖孙二人等情节,表现出边城人的热情淳朴。
    D.小说中人物对话朴素简洁,与边城古朴、自然的生活相契合,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2)翠翠为什么“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地走去了”?请简要作答。
    (3)文中反复提及青浪滩,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