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0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80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______________
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⑤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⑥好像一个人的精神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琢磨才能感受到。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6难度:0.7280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_____艺术和审美,但在青少年教育上,他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周围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_____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_____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____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排斥 蕴含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B.排除 涵盖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 C.排除 蕴含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 D.排斥 涵盖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B.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D.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5难度:0.8280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行
王 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主旨。
(2)简析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3难度:0.62804.阅读《雨巷》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1)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丁香结”象征着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其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2)《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62805.郭沫若为纪念古代名人撰写的楹联字字珠玑,值得欣赏,请根据语境任选一则,补出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
(1)武侯祠在四川省成都市,始建于西晋末年。1965年郭沫若为其撰写的楹联是:
(2)四川省江油县建成李白纪念馆。1963年,郭沫若应邀为其撰写了楹联:
(3)四川成都西南郊区的浣花溪畔杜甫故居建立了纪念馆,即杜甫草堂。1953年,郭沫若为其撰写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2难度:0.7280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晚上,行走在路上,我们总要感谢那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路灯,是它驱散了我们心中的恐惧,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它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成熟……
请以“心头那盏不灭的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3难度:0.7280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 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D.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A.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罚。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5引用:40难度:0.9280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破壁垒释活力,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先锋具有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闯劲。
材料:拼劲 实劲 韧劲 遇困境闯难关 敢担当勇作为 动真格求实效
集智聚力 雷厉风行 矢志不渝抓铁留痕 狠抓落实 攻坚克难
答: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5难度:0.7280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就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1引用:6难度:0.928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
艾青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帆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谈述着
从古以来的
航行者的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
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也爱那白浪么”“而我却爱那白浪”既点出了“我”爱白浪,也有希望别人爱白浪的意味。
B.“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写白浪的凶恶态度和行为的结果,表现了白浪毁灭力量的强大。
C.“没有一刻静止”,写白浪永不停歇的状态,也写白浪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安于平静的性格。
D.“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提问,中间叙述、评价,结尾解答,结构完整,也带来了形式上和节奏上的双重美感。
B.诗歌中的两处破折号,相当于表示注释的括号,其间的部分是对“爱那白浪”的原因的说明。
C.诗歌虚写了白浪“啮啃岩石”和制造“悲惨的故事”,实写了把“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手法巧妙。
D.“也”“更”“但”“而”等词语的使用,既有强调作者的态度的作用,也能够增强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它自满地谈述着”中的“自满”?
(4)诗歌中“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两句是如何表达“我”对白浪的爱的?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5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