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8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2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辛弃疾闲居多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的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登楼所见及由此触发的联想。“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二句暗指西北大好河山的沦陷,只有“万里长剑”才能力挽狂澜,扫荡金人,寄托了词人光复神州的雄心抱负。
    B.“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由实入虚,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情感基调由前面的热烈浪漫转到清冷幽凄,表面上是写月夜中双溪楼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借景喻事,暗示时下局势的险峻。
    C.“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人惊心动魄的境界,暗喻当下虎虎的生机。
    D.“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写眼前的流水本欲飞奔畅流,一泻千里,可受到高峡夹逼,只得收敛势头。这是词人以流水受制暗喻自己屡次受制于主和派,隐含壮志难酬的无奈。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处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6难度:0.6
  • 2942.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不超过120字)
    答: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5引用:13难度:0.6
  • 294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
    答: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4引用:10难度:0.3
  • 294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2引用:3难度:0.5
  • 29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焉   理:治理
    B.圣人生于 疾:敏捷
    C.师尊则言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不可必 要:同“邀”,求,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苟可/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硾之石也/作《师说》贻之
    C.故师教也/句读不知
    D.求尽得/不如须臾之学也
    (3)下列句子从反面说明重学的一项是
     

    A.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他自己又有才能,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作者认为老师要让自己尊贵起来,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
     

    ②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引用:5难度:0.5
  • 2946.“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中的“芙蓉浦”是周邦彦思乡时梦中所见。请对词中“芙蓉浦”的梦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80字以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引用:3难度:0.3
  • 2947.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布。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图。

    (摘编自2017/4/19《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05/08《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超过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显著上升,图书阅读率上升幅度很小。
    B.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使得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C.除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外,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这说明数字化阅读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传统阅读会被挤压得没有空间。
    D.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内容低俗,解决这些数字化阅读带来的问题迫在眉睫。
    B.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实体书店要与网络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实体书店由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的转变。
    C.相较于传统纸质书,数字化阅读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我们对待数字化阅读始终要保持一份冷静与思考。
    D.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要寻求政策扶持。
    E.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7引用:6难度:0.7
  • 294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面对宇宙,屈原曾经发出《天问》,上下求索;面对秩序,孔子指出“为政以德”;面对苍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面对自然,庄子重视“依乎天理”……一百年前的一艘红船上,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征程就此起航,他们领导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而今,“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进入了火星停泊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实行;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漫溯历史长河,见证新时代发展,探寻从未停止,姿态向来万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理想时代?又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
          校团委举行以“理想时代,我的姿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5引用:3难度:0.7
  • 2949.请你发挥想象,将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扩写成散文。
    要求:
    (1)用第一人称。
    (2)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原诗。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不少于200字。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3难度:0.7
  • 295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音,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过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C.“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批评了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
    D.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3)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3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