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43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761.《兼爱》中此句作用是什么?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72762.微写作。
《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博学多闻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150个字左右。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72763.文章第2段讲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着极大的广泛性,结合背景,探究“代表的广泛性”的意义。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62764.《百年孤独》中: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
请对《百年孤独》节选文字中的划线句子进行赏析。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2765.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吗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培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浒本统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洋本绊,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浒避绒,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①;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②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③,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④。今夫斄牛⑤,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基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墓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①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②狸(lí):野猫。狌( shēng):黄鼠狼。③跳梁:跳踉,跳跃.窜越的意思。④罔:网。罟(gǔ):网的总称。⑤斄(Ií)牛:牦牛。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遗留 B.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中:符合 C.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去:抛弃,鄙弃 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敖:通“遨”,遨游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 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4)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相,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洋避铣,则所用之异也。
②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逍遥游》中庄子提出“小大之辩”,请简要解释第一段中所体现的“小大之辩”。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12766.“而”在古汉语中通常做连词,表示各种关系,如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修饰关系,假设关系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并举例补充之前学过的其他用法。
(1)知止而后有定
(2)人而不仁,如礼何
(3)任重而道远
(4)人不知而不愠
(5)例句:
(6)例句: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3引用:2难度:0.92767.赏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42768.第5段中“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无法用言语表达”蕴含着大卫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92769.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有时因具体情况需要,故意违反逻辑规律,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并成为一种语言艺术。请参考示例赏析以下语言艺术案例,说说它们存在什么逻辑问题,想想它们为什么是语言艺术。你还知道哪些智慧辩答的故事,请选择一至二则跟同学们分享。
示例: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赏析:故意偷换概念,巧妙地回答了外国记者的问题,既保守了秘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的生硬和尴尬。
(1)苏格拉底: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2)一位美国女士读了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给钱先生说要来造访,钱先生便答:“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3)德国一位名叫贝伦哈特的年轻钢琴家为诗人席勒《钟之歌》谱曲后,特地举行了一个演奏会,并把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也请来了。勃拉姆斯凝神地听着,有时还满意地点点头。演奏结束后,贝仑哈特问勃拉姆斯:“阁下是否很欣赏此曲?”勃拉姆斯笑着说:“《钟之歌》到底是首不朽的诗。”
(4)分享故事。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52770.在完成上述人物心理剖析的前提下,紧扣人物形象的分析展开对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复活”内涵的探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以下表格中。
“复活”含义 精神 心灵 道德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