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7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88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诗句。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叠词来感叹人个体生命短暂,但是人类生命和江月一样延绵不绝的句子是:“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诗是:“
     
     
    。”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3引用:1难度:0.9
  • 288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蓁(zhēn)蓁:茂盛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其中“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第二章则是写婚后的美好生活。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祝福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D.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来象征新娘嫁妆之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E.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883.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文,根据要求答题。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焦裕禄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884.这时天色渐渐地晚了,除了海和天,什么也看不出来。天上的风刮得比先前大了些,他希望不久就能够看到陆地。
    “你累乏啦,老头儿,”他说“里里外外都累乏啦。”请结合上下文赏析这两段话。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88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故事背景提要:大卫离家后,十岁时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给他们当童工,住宿环境阴暗潮湿。大卫在当铺的工作中认识里米考伯夫妇,知道了米考伯太太也是个孤儿,但是米考伯夫妇随时要去外地。大卫不堪忍受屈辱地位,决计逃走,去姨奶奶家。
          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车后面,我站在路上无言看他们时,她眼前一层薄雾消失了,她看出我实在只是多么小的一个人。我这么想,是因为她面带一种从未有过的母亲样的表情向我招手,要我爬上车;她搂住我脖子,像吻自己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我刚下车,车就开了。他们挥舞着手帕,以至我看不见他们一家人。我又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开始那令人厌倦的一天。
          可我已不想再在那里过多少令人厌倦的日子了。不,我已经决心要跑开,要用一切办法去乡下,去见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属,要把我的遭遇告诉我的姨奶奶——贝特西小姐。
          自从那晚产生了念头并失眠后,我就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温我那可怜的母亲讲的我出生的故事,昔日听她讲这故事于我是件快活事,我已把它熟记在心了。在那故事里,我的姨奶奶以令人生畏的威风登场;但她的举止中有处小地方令我常常回味,正是这一小小特征给了我些鼓励。我忘不了,母亲认为姨奶奶摸她那头漂亮的头发时手并不粗暴。虽然那也许只是完全出自我母亲的臆想,或许根本就没那回事,但我用它构成一小幅图画,画出我记得那么清楚也爱得那么深切的女子,她的美打动得那可怕的姨奶奶也发了仁慈,这幅画使整个故事变得温柔了。很可能由于这幅图画已久久在我心中,才使我的决心逐渐形成。
          我连贝特西小姐住哪儿也不知道,所以就给佩格蒂写了封长信。不久就收到了佩格蒂的回信,和往常一样充满了忠诚和爱心。她随信附上半几尼(恐怕她花了不少气力才克服重重困难,从巴吉斯的箱子里弄出这笔钱呢),并告诉我贝特西小姐住在多佛附近,不过她也不能肯定是就住在多佛当地,还是在海斯,沙门,或弗克斯通。我们工友中的一个人在我向他打听这些地方时,竟说这些地方都在一起,我认为这于我的目的已够了,决定那个周末就动身。
          我是个诚实的小人儿,不愿离开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而留下一个有污迹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我必须等到星期六晚上才能走;而且我刚来时预支了一星期薪水,所以我决定不在往日领工钱的时候去帐房。为了后一个特殊理由,我借了半几尼,这样我就不乏旅行所需费用了。于是,星期六天黑时,我们都在批发店里等着领工钱,我握住米克•沃克尔的手,请他在轮到他领钱时告诉奎宁先生我去把箱子搬往提普家了;然后我对粉白土豆道了最后一次再见,便跑走了。
          我的箱子放在河对面的住处。在一张我们钉在桶上的地址卡上我写上了:“大卫少爷,留在多佛马车票房,待领。”我把这卡边放在口袋里,准备把箱子拿下来后拴到上面去。我一面朝住处走,一面四下张望,想找到一个帮我把箱子送到票房去的人。
          一个腿很长的年轻人带着一辆很小的空驴车,他站在黑弗莱尔路的尖塔附近。我走过时,眼光和他的相遇,他把我叫做“小痞子”,还希望我“认清他以后好作证”,无疑,这是说我瞪他了。我停下来向他解释,说我并没这么做,我不过是不能肯定他会不会愿意干一件活。
    “哈(啥)活?”那长腿青年说。
    “运一只箱子,”我答道。
    “哈箱子?”那长腿青年说。
          我告诉他是我的箱子,就在那边街上,我要他把它运到多佛马车票房,运费是六便士。
    “六便士就帮你干呢!”那长腿青年说罢就上了车——不过是架在车轮上的一个大木托盘——驴子拖着那车咕隆隆跑了起来,那速度我要使劲跑才可以跟上。
          这年轻人的态度带着挑衅的意味,尤其他对我说话时嚼草的样子让我不喜欢;可价钱已讲好,我就把他带到我马上要离开的房间,我们一起把箱子搬了下来。现在,我不愿意把那卡片拴上去,因为我怕那房东家的什么人会对我的举止起疑心而把我扣留下来;于是我对那青年说,请他到了最高法院监狱的高墙外时就停一分钟。我话音刚落他就赶车咕隆隆跑将起来,那架势像是他、我的箱子、那车还有那驴都发了疯一样。我跟在他后面跑着,喊着,等到预定地方赶到他身边时,我气都透不过来了。
          因为太兴奋又太紧张,我在掏卡片时,把那半几尼也从口袋里翻出来了。为了不弄丢它,我就第把它含到嘴里;虽说我的手抖得好厉害,但还是把那卡片如我心意地拴好了。就在这时,我觉得那长腿青年朝我下巴上重重拍了一记,就见那半几尼从我嘴里飞到了他手上。
    “什么!”那青年抓住我衣领,凶狠狠地龇牙裂嘴道。“是犯了事吧,是不是?想跑掉,是不是?去派出所去,你这个小坏蛋,去派出所去!”
    “把钱还给我,行不行?”我万分恐慌地说,“别管我的事。”
    “去派出所去!”那青年人道,“你一定要去派出所证明这事!”
    “把我的箱子和钱还给我,”我哭着叫道。
          那青年仍然说:“去派出所去!”他还很粗暴地把我往那头驴那儿逼,仿佛那畜生和警官有什么相似之处;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跳上车,坐到我的箱子上,嘟嘟念叨说要一直赶到派出所去,就比先前更加起劲地咕隆隆飞快地走远了。
          我尽一切力跟在后面追,可我没力气叫了,即使有那会儿我也没胆量喊。我追了半英里路,其间至少有二十次,我几乎被车碾到轮子下。我时而看不见他,时而看见他,时而看不见他,时而遭到鞭子抽打,时而被叫骂,时而陷到泥里,时而爬起来,时而撞到什么人怀里,时而撞到一根柱子上。后来,由于生怕这时或许半个伦敦城都在出动捉拿我,我只得又惊又气地眼睁睁看着那青年带着我的箱子和钱去他要去的地方去了;我就一面喘着气,一面呜咽着,但我并没停下脚步,我朝格林威治走去,我知道那地方就在去多佛的大路上;我所带着的从这世界上所得的并不比我出生时带到这世界上的多什么(就在我出生那天晚上,我的出生给我姨奶奶带来了那么多不快),走向我姨奶奶贝特西小姐的隐居之地。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太太“像吻自己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卫所感受到的久违的母亲般的呵护,这也为大卫后文的离开做了铺垫。
    B.选文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大卫童年的故事,直接、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大卫的童年生活,也融进了作者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C.选文部分是对大卫早年生活的描写,以孩子的心理视角真切地展示了一个遭遇坎坷的童年世界,大卫挣扎和逃离的过程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
    D.选文结尾部分连续运用多个“时而”,以排比手法写出了此时年仅十岁的大卫追赶驴车的过程的急迫和艰难,表现了此时大卫的无助和无奈。
    (2)选文部分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选文部分是如何表现大卫心理的?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3难度:0.6
  • 288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东林山水记
    (宋)王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颠,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翌日,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乃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翛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辅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注】①阛阓(huán huì):市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
    (2)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3)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88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尚同》)【注】①菑,同“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正长”在古代一是称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二是指塾师。文中应指前者。
    C.“乡长”,顾名思义,指“乡里的年长之人”,多指乡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D.“五刑”是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同”是墨子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局面而提出的政治纲领。所谓“尚同”,就是要求人们的意见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
    B.墨子认为,治乱的前提条件为天子是“天下之贤可者”。这样,百姓向天子、国君、乡长和里长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贤了。
    C.“尚同”一切以上级的意见为原则,通过教育让人积极地学习上一级的人,通过奖惩措施来监督这个机制的执行。
    D.本文在写法上,层层推论,不忌文字语意的重复,但求做到极言尽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华美,笔力雄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
    译文:
     

    ②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译文: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2难度:0.6
  • 2888.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节选自《大学》)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889.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们对一百多名男子进行调查后,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留大胡子者易秃顶。道理很简单,大家知道,当身体内体温升高时,热调过程促使血液流向皮肤,以释放多余的热量。可是,浓密的长胡须是一种热绝缘体,它妨碍热量透过皮肤散出。因此,科学家认为,许多男子秃顶,乃是机体为了保护大脑免于过热而产生的一种表现。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890.第五段文字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