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栖霞寺塔
蒋涣①
三休②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③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注】①蒋涣:会稽郡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②三休:“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汉贾谊《新书•退让》)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③瓜步:一作瓜埠。山名,今在南京市六合区东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栖霞寺塔途中需多次休息,路途艰险曲折,从侧面表现出栖霞寺塔的巍峨。
B.颔联运用夸张手法描绘登高极目所见之景,万里之遥的澳水和涧水、海西如在眼前。
C.颈联“出”“低”化静为动,景色历历如在眼前,写出寺塔之高与视野之辽阔。
D.全诗层次清晰,按照登临顺序展开景物描写,既有远近高低,又有虚实结合。
(2)全诗以写景为主,其实句句含情。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情感。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29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____地美丽。
②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越 对于 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著 关于 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3)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52913.逻辑思考的核心是推理。推理就是由已知得出未知,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请分析下面案例是如何依据逻辑规律进行正确推理的。
(1)案例一: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写了下面一道逻辑趣题:
剧中富家少女鲍西娅对前来向她求婚的人说:
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的,一只是银的,一只是铅的。每只盒子上有个牌子,各写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如果谁能猜中我的肖像在哪一只盒子里,那么,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的牌子上写着:肖像在此盒中。银盒的牌子上写着:肖像不在此盒中。铅盒的牌子上写着:肖像不在金盒中。
一位求婚的青年精中了。
请运用逻辑的基本规律,分析回答:肖像在哪只盒子中?青年是怎样猜中的?
(2)案例二: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如果我俩结婚,将来生个孩子,有你那样的智慧和我这样的外貌,该是多么美妙啊!”
萧伯纳回信说:“要是那个孩子只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智慧,那岂不槽透了。”
请说说:女舞蹈家和萧伯纳的推理违反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正确的推理应该是怎样的?
(3)案例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首先就要坚守理想,为人生寻找永不熄灭的指向灯。屈原坚守理想,方能“举世皆浊我独清”,遗世独立,成为爱国典范:贝多芬坚守理想,方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历尽艰辛,成为音乐巨人;霍金坚守理想,方能验证“活着就有希望”,战胜病魔,成为宇宙之王。坚守理想,才能让我们在万变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避免同流合污。
请说说:这位同学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是否符合逻辑的基本规律?为什么?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1难度:0.42914.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擤了擤鼻涕,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
“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副典狱长沉思了一下。
“嗯,好吧,把她带到这儿来一下也行。”
“马丽雅一卡尔洛夫娜!”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选自《复活》)(1)文章中为什么要穿插其他犯人的对话?
(2)文章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塑造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形象的?
(3)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神多次出现,请探究其内涵。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52915.“丢了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天知道最后那条鲨鱼咬掉了多少鱼肉,’他说,不过小船现在轻多了。”“老人毫不理睬,除了掌舵以外,什么都不在意。他只注意到,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文中多次写到小船行驶得“轻快(轻)”,有什么用意?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62916.翻译下列句子。
(1)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游统,则所用之异也。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29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①八月底,在杜凡卡和巴赫契萨拉依之间穿越许多峡谷的大道上,在浓密而灼热的尘土里,一辆军官坐的马车正缓缓向塞瓦斯托波尔行进。这是一种在别处见不到的特别马车。
②马车上,前面蹲着一个勤务兵,身穿黄土布上衣,头戴一顶旧得不成样子的军官制帽,手里拉着缰绳,后面,在盖着马衣的行李堆上,坐着一个穿夏季制服的步兵军官—柯捷尔卓夫中尉。这个军官,个儿并不高。他的脸有点儿浮肿,还有些跟年龄不相称的松弛宽阔的皱纹,损害了脸部的轮廓。他那张被太阳晒成黄褐色的带点病容的脸又显得比较消瘦。他那双淡褐色的眼睛并不大,却非常灵活,甚至有点傲慢不逊。这个军官五月十日那天被弹片击伤头部,直到现在还扎着细带,但一星期前他觉得身体复元了,就离开辛菲罗波尔的医院回团部。
③迎面来了一长列农民的大车,原来是送军粮到塞瓦斯托波尔去的,此刻正运载伤病员回来,其中有穿灰军服的陆军、穿黑外套的水兵、戴红色土耳其帽的希腊志愿兵,也有留大胡子的民兵。军官的马车只得停下来。路上扬起浓密的尘土,像云雾般悬在空中,也落到军官的眼睛和耳朵里,粘在他那汗津津的脸上。军官眯起眼睛,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冷冷望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伤病员的脸。
④“那个虚弱的小兵是我们连里的。”勤务兵向长官转过身去,指指一辆走到他们旁边的满载伤员的大车说。
⑤车上坐着五六个士兵,姿势各不相同,但都被颠籁得摇摇晃晃。有一个士兵,身上的衬衫十分肮脏,外面披着一件外套,一条手臂用带子吊着,脸庞虽然消瘦苍白,却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子中央。他一看见军官,想要举手敬礼,可是大概记起自己是个伤员,就顺势装作只想搔搔头皮。大车上,在他旁边躺着另一个士兵,只露出两只抓住车沿的瘦骨嶙峋的手和一双拱起的左右摇晃得像软皮般的膝盖。还有一个士兵,面目浮肿,头上扎着绷带,上面盖着一顶军帽。他坐在大车的边上,两腿垂向车轮,双肘搁在膝盖上,像是在打睡。那军官就向他喊道:“陀尔日尼科夫!”
⑥“有!”那个兵睁开眼睛,脱下帽子回答,声音洪亮而急促,仿佛有二十个士兵同时在喊叫。
⑦“你是什么时候负的伤,老弟?”士兵的那双眼皮浮肿、暗淡无光的眼睛发亮了。他显然认出了自己的长官。
⑧“您好,长官!”他用同样急促的低音叫道。
⑨“团现在驻在哪里?”“驻在塞瓦斯托波尔。星期三就要转移了,长官!”“转移到哪儿?”“不知道……大概是转移到北岸吧,长官,今天敌人开始全面打炮,用的多半是榴弹,长官,连海湾里都有炮弹落下,今天打得可凶啦……”他一边戴上帽子,一边拖长声音补充说。
接下去就听不清那个士兵说些什么了,但从他脸部的表情和姿势上来看,这个苦恼的人愤愤地诉说的,不是什么使人宽心的事。
车上的柯捷尔卓夫中尉是位杰出的军官。有些人这样生活,这样行动,就因为别人也这样生活,这样行动,他可不是那种人。他心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别人往往会学他的样,并且相信这样干是对的。他很有点儿才气,人也聪明;歌唱得很好,吉他也弹得不错,能说会道,文笔老练,而在当团副官的时期更练得一套办公文的本领,但他性格中最突出之点是自尊心很强。他的自尊心,虽说多半是因为有点儿才气,却异常强烈。它已经贯穿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使他遇事总是抱着不领先毋宁死的态度。自尊心甚至成了他内在的推动力:他老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喜欢抢在人家的前面。
“哼,我才不理那小兵的胡言乱语呢!”中尉喃喃地说,心头感到十分淡漠,脑子里觉得模模糊糊。这种思想感情是在他看到车上的伤员和听了士兵的话之后产生的,而隆隆的炮声自然使这些景象和语言越发显得意味深长了。
(编者注:本文以俄土战争为背景,不写威武雄壮的队伍和由军乐旌旗前导的扬鞭跃马的将军,而歌颂下级军官的英勇牺牲精神,写出战争的真相——流血、痛苦和死亡。)
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之一,请找出这篇小说和《复活(节选)》中为塑造人物运用细节描写的语句,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2难度:0.52918.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前三句话,看表现了毛泽东同志怎样的形象特点,并概括本段文意。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3难度:0.629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接纳。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誉:博取名誉。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邪恶,不正派。
A.开篇开宗明义立论,先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并以“仁心”推导出“仁政”,顺理成章。
B.孟子用“孺子将入于井”所引发的反应以及对这一反应的分析,既论证了中心观点,又增强说服力。
C.选文先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再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论证富有论辩力。
D.文中“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运用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形象地论述了发展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3)孟子认为,人应该怎样才有可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3难度:0.62920.“想点儿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请结合上下文赏析这段话。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0引用:1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