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人教新版 苏教新版 鲁人新版 粤教新版 语文新版 北师大新版 华师大版
年级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4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91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361.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为鲲 名:命名
    C.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这只
    D.三餐而反,腹果然 犹:如同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面对选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是一句典型的被动句。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是宾语前置句。
    C.“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可视为“取独”。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的“反”通“返”。
    (4)翻译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②之二虫又何知!

    发布:2024/12/5 8:0:1组卷:3引用:2难度:0.4
  • 36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名:没有名声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乃今:在今天,现在
    C.天之苍苍,其正色 正色:真正的颜色
    D.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南:计划向南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知其也/虽,犹有未树也
    B.而莫夭阏者/二虫又何知
    C.五百岁为寿/具告
    D.且举世誉之不加劝/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发布:2024/12/5 8:0:1组卷:4引用:3难度:0.6
  • 36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北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大海。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适应。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芥:小草。
    (2)下列对各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译:到迷茫的郊野去,一日内可以往返,肚子果然还饱。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D.之二虫又何知!
    译:这两个小虫懂得什么!
    (3)对于《逍遥游(节选)》一文,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的意思。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蜩与学鸠,是为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恃(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4)翻译句子。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发布:2024/12/5 8:0:1组卷:1引用:2难度:0.6
  • 364.下面文段存在三处逻辑问题,其中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会导致病毒快速传 播,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 入侵。因此,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

    发布:2024/12/5 7:30:1组卷:52引用:10难度:0.9
  • 3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时45分,广场上(  )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  )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
    (1)依次填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灯光 注目 终了 消逝
    B.灯火 瞩目 终结 消失
    C.灯光 瞩目 终结 消逝
    D.灯火 注目 终了 消失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邮轮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B.“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D.淘气的孩子们去听窗,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发布:2024/12/5 6:30:2组卷:19引用:7难度:0.7
  • 36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香港礼宾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 _____、______和______。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接(zǎi) (gǎn) 冉(rǎn)
    B.接(zǎi) (gān) 冉(rán)
    C.接(zài) (gǎn) 冉(rán)
    D.接(zài) (gān) 冉(rǎn)
    (2)下列词语在文中空白处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改建 装修 扩建
    B.改建 扩建 装修
    C.扩建 装修 改建
    D.扩建 改建 装修
    (3)这篇特写借场景的串联来反映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进程。在呈现场景时,文章划波浪线的语句有意地突出了每一场景的具体时刻,这样写有何好处?

    发布:2024/12/5 6:0:2组卷:17引用:3难度:0.3
  • 36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视野。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成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发布:2024/12/5 5:0:2组卷:31引用:16难度:0.7
  • 368.(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两句,描写了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神清气爽的情景。
    D.最后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隐居读书的感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

    发布:2024/12/5 1:0:2组卷:7引用:6难度:0.6
  • 36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两句是:
     
     

    (2)《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的句子是:
     
     

    (3)《登高》中,“
     
     
    ”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发布:2024/12/5 0:0:1组卷:20引用:3难度:0.9
  • 37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      文本二: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也。初仕后唐庄宗,为魏州司录。魏州税多逋负,庄宗为晋王,过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谋攻取而不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庄宗大加钦重。累迁盐铁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诰拜孟知祥为侍中。即以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军余钱送京师,且制置两川征赋。是时知祥镇西川,颇不奉诏。会与季良有旧,遂留之不遣,因请为西川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多与参决。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自是季良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
          季良通敏,善谋略。董璋遣人求昏自结,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许也。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长兴时,进奏官言唐主欲大发兵讨两川。季良请以东川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则大军虽至,吾无内顾忧矣。未几,唐将石敬瑭因遂阆已破,烧营北归。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过绵州必遁。”知祥大笑,出书示之。由是甚服其智。
          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为武泰军节度使。知祥称尊号,是为后蜀高祖。拜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与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同受顾命。高祖晏驾,秘未发丧。处回夜过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义当速立嗣君,岂可徒相泣耶!”遂与处回立后主而后发丧。以拥戴功加司徒,进太保。广政九年卒,谥文肃。
    节选自《后蜀列传•赵季良》)(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治乱者何独不然”“季良以为宜合从以拒唐”两句中的“不然”“以为”。
    B.“庄宗时为晋王”“董璋时遣人求昏自结”两句中的“时”,都是名词作状语,可以解释为“在当时”“在那时”。
    C.“谋攻取而不爱百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两句中的“爱”都是动词,可分别解释为“爱护”和“吝惜”。
    D.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的词语很多,如“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累迁”指多次升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团练使/知祥得制书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复遣使至京师论/请明宗/不得已/曲从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季良是济阴人,后唐庄宗时担任魏州司录,表现出出众的政治才能,受到庄宗的赏识和器重。
    B.赵季良与镇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当他到蜀地担任三川制置使时,被孟知祥留在当地,没有返回京师。
    C.赵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参与决断大小事务,深得信任,尽心尽力辅佐孟知祥成为孟知祥的心腹。
    D.赵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②军前驰报知祥,知祥故藏其书,谓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
    (5)文本二写到“季良通敏,善谋略”,其“善谋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

    发布:2024/12/4 22:30:1组卷:26引用:5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