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519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9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50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1/16 19:30:2组卷:379引用:4难度:0.9
  • 502.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原书名为
     
    。在这本书中鲁迅提到了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三本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他背的《
     
    》,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天演论》。“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个人是
     

    发布:2024/11/16 14:0:1组卷:101引用:3难度:0.7
  • 503.古代诗歌阅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李白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B.诗中连续使用了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
    C.诗人将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不安自然地流露在诗中。
    D.这首诗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意境明朗优美,音韵流畅。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发布:2024/11/16 10:0:1组卷:414引用:4难度:0.6
  • 504.综合性学习。
          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发布:2024/11/16 10:0:1组卷:85引用:6难度:0.7
  • 505.学校拟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任务一: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仿照A句把B句补充完成。
    A: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B:读好书,
     

    (2)任务二:学校要策划一个读书活动方案,请你补充两项活动内容。
    活动①:请本地作家举办读书专题讲座
    活动②:
     

    活动③:
     

    活动①:举办语文老师书目推荐活动
    (3)任务三:下面是一份对学校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从统计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概括语句中不出现具体数字)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结论:
     

    (4)任务四:请你给大家推荐一种好的阅读习惯或阅读方法,不少于20字。

    发布:2024/11/16 9:0:1组卷:139引用:3难度:0.5
  • 506.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发布:2024/11/16 8:30:2组卷:35引用:4难度:0.8
  • 50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发布:2024/11/16 7:0:2组卷:102引用:7难度:0.3
  • 508.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往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发布:2024/11/16 6:0:1组卷:420引用:13难度:0.7
  • 509.课内现代文。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责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阅读①一③段,请分点概括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
    (2)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整体上是总一分-总的结构,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B.第②段对白求恩既有正面介绍,又有侧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白求恩同志的佩服和感动就是正面介绍。
    C.第③段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意在说明作为一名革命者,单纯讲政治是不够的,还要专心业务,精研技术。
    D.第④段先记叙同白求恩的交往,后从“我”的心情推及到大家的心情,从而自然过渡到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发布:2024/11/16 3:0:1组卷:74引用:6难度:0.7
  • 5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11/16 1:30:1组卷:86引用:7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