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611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674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621.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原著中的相关章节,仿照示例,再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示例: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发布:2024/11/7 10:30:1组卷:7引用:2难度:0.8
  • 622.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7 7:0:1组卷:376引用:4难度:0.9
  • 62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ㅤㅤ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段写景的重点是什么?(用原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景物描写扣住了景物各自的特点。描写菜畦、桑葚,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石井栏,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蟋蟀、油蛉,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覆盆子则突出了它的味道。(3)描写泥墙根一带的趣味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这四件事。(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
     

     

     

     

    (4)哪一句运用了联想手法?用“_______”画出。
    (5)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是
     

    A.百草园的动物五彩缤纷
    B.百草园的生活丰富多彩
    C.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D.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发布:2024/11/7 4:0:1组卷:71引用:3难度:0.5
  • 62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11/7 3:30:1组卷:228引用:5难度:0.7
  • 625.《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发布:2024/11/7 2:30:1组卷:234引用:14难度:0.7
  • 626.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7 2:30:1组卷:158引用:6难度:0.7
  • 62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联系文章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
          材料: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发布:2024/11/7 1:0:2组卷:602引用:19难度:0.5
  • 628.有评论说《朝花夕拾》“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请写出这部作品中体现“慈爱的精神与情调”的两件事。

    发布:2024/11/6 16:0:1组卷:186引用:3难度:0.6
  • 629.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发布:2024/11/6 15:0:1组卷:423引用:19难度:0.9
  • 630.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发布:2024/11/6 14:0:2组卷:218引用:5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