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项突破 高效备考 全国通用
浏览次数:110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379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 1091.阅读《外婆和鞋》一文,思考问题。
    外婆和鞋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作者在文中五处都写到了这双拖鞋,可是我们发现这五处实际上是借鞋子来写外婆。“我”之所以喜欢、珍藏鞋子,实际上是“我”喜欢外婆,怀念外婆。这是明处写鞋子,可暗处却都在写外婆。这种手法叫作借物写人。
          文中的外婆是一位慈爱、温和、宠爱外孙女的老人。
    (1)“外婆”是人,而鞋是物,现在作者用一个并列短语把他们两者放在一起,说明他们之间肯定有着一定的联系。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文中有几处写到鞋子?各在哪里?
    (3)作者是如何借鞋子写外婆的呢?

    发布:2024/11/2 8:0:1组卷:24引用:1难度:0.5
  • 109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古诗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发布:2024/11/2 7:30:1组卷:136引用:3难度:0.5
  • 1093.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一九零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零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
     
    ,乙文中的“他”是
     
    ,丙文中的“我”是
     

    (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
     
    ”点赞
     
    ,因为
     

    发布:2024/11/2 7:30:1组卷:213引用:10难度:0.7
  • 1094.名著阅读。
          我和那位邀请我去看红军剧社演出的年轻干部一起出发。这时,人们都已经奔向那座就着古庙临时搭建的露天剧场。那天是星期六,距离太阳落山还有两三个小时,保安似乎已经全城出动了。
          学员、骡夫、妇女、被服厂和鞋袜厂的女工、合作社和苏区邮局的职工、战士、木工、拖家带口的村民,都朝着河边那块演员们演出的大草地涌去。很难想象还有比这一幕更加民主的集会了——有点像昔日的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
          不售门票,没有包厢,也不设贵宾席。山羊在不远处的网球场上吃草。中央政治局总书记洛甫、财政部长林伯渠、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以及其他干部和他们的妻子都分散在群众中间,像其他人一样坐在松软的草地上。演出开始后,人们就不怎么注意他们了。
          台上挂着一大块粉红色的绸幕,上面写着“人民抗日剧社”几个汉字。节目预计将持续三个小时,有短剧、舞蹈、歌唱、哑剧——一种综艺节目,或者说是杂耍表演。这些节目主要通过抗日和革命这两个中心主题连贯起来。节目明显带有宣传色彩,道具都十分简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假如斯诺拿起相机,你觉得他会拍下选文中哪一幕场景?为什么?
    (2)在当晚观看演出期间,什么事让斯诺“惊慌失措”?
    (3)红军剧社拟创作一部《信仰在战斗中闪光》的短剧,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推荐合适素材,并简述推荐理由。

    发布:2024/11/2 6:0:2组卷:279引用:5难度:0.4
  • 109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 5:30:3组卷:1926引用:6难度:0.8
  • 109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2 4:30:1组卷:1003引用:11难度:0.7
  • 109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攻之 环:围。
    B.而去之 委:委托。
    C.行乱其所为 拂:违背。
    D.于声 发:显露、流露。
    (2)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结合语段(一),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任举一个事例来证明“得到多助”或“失道寡助”。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很好地体现了孟子散文语言的“雄辩性”,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发布:2024/11/2 4:30:1组卷:421引用:3难度:0.6
  • 1098.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注】①正:长,指诸侯盟主。②丑:羞辱。③摄:同“慑”、慑服。④内:即“退”。⑤究:推究。⑥恶:厌恶,不喜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乱:行拂其所为/吾视其辙
    B.能:曾益其所不/虽有千里之
    C.拂:行乱其所为/参差披
    D.志:必先苦其心/寻向所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
    (3)结合语段【甲】,分条概括孟子认为成就人才要承受哪些方面的磨难?
    (4)语段【甲】所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和语段【乙】“三子”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发布:2024/11/2 4:30:1组卷:33引用:2难度:0.6
  • 109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2)“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诗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4/11/2 3:0:1组卷:46引用:3难度:0.6
  • 1100.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发布:2024/11/2 3:0:1组卷:506引用:38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