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项突破 高效备考 全国通用
浏览次数:127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383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 119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节选自袁宏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盖:车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②挂:这里表示放弃的意思。③进贤冠:古代冠名。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④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来谈/天山
    B.四时备/风烟
    C.界之仙都/解衣
    D.未复有能其奇者/相步于中庭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一)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有何作用?
    (4)语段(一)(二)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10/28 0:0:1组卷:47引用:2难度:0.5
  • 119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0/27 22:30:2组卷:1712引用:13难度:0.7
  • 1193.名著阅读。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并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A.贺龙
    B.彭德怀
    C.朱德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发布:2024/10/27 21:30:2组卷:139引用:7难度:0.6
  • 119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1)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2)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1)上:指唐太宗。(2)傥:倘若。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于畎亩之中 发: 举用
    B.必先其心志 苦: 使……苦恼
    C.病 虽: 虽然
    D.四夷俱 服: 服从  臣服
    (2)下列与“征于色”的“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中庭
    B.胶鬲举鱼盐之中
    C.是出户南望
    D.乃取一葫芦置
    (3)结合选文,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甲)文第②段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从选文(乙)来看,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D.(甲)(乙)两文都反映了治理国家的观点。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结合(甲)(乙)两文观点,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发布:2024/10/27 21:30:2组卷:601引用:3难度:0.6
  • 119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选自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
     
    (课文名称)也出自这部书。
    (2)翻译句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发布:2024/10/27 20:0:1组卷:40引用:3难度:0.5
  • 1196.作文小练笔。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抓住跳水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的瞬间,生动地描写了运动员起跳、腾空、入水的动作。请你也运用动作描写,写一个生动活泼的片段。

    发布:2024/10/27 20:0:1组卷:32引用:4难度:0.7
  • 1197.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①___》   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礼服,也没有整个蟋蟀类所特有的臃肿外表。相反,它纤长,娇弱,体色很浅,近乎白色,这与它夜间活动的习性十分适合。
    《水浒传》    ②___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领,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③《骆驼祥子》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几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
    (I)①处应填入的作品名是《
     
    》; ②处应填入的人物名是
     

    (2)高阳同学在片段③处批注了“如愿以偿”一词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发布:2024/10/27 19:30:1组卷:133引用:4难度:0.6
  • 119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发布:2024/10/27 18:30:2组卷:2047引用:39难度:0.7
  • 1199.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选自《观第五泄记》,有删改【注释】①罅(xià):裂缝。②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此处为名词用作状语,指像城墙环绕一样。③掉:摇动。④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泉水
     

    ②横上蔽
     

    石罅
     

    ④山行之观也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非亭午夜分
    B.水缥碧/三面郛立
    C.负势竞/横柯
    D.面受沫/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怒石横激如虹。
    (4)以上两文均写到了水,然两文的观察角度和特点各不相同,甲文采用
     
    角度,写水的
     
    ;乙文采用
     
    ,写水的
     

    (5)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说说甲乙两文作者在写景中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发布:2024/10/27 18:30:2组卷:99引用:2难度:0.5
  • 1200.在“读名著•知人物•赏情节”活动中,请你阅读下面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A】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A】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A】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
    文段中A是
     
    (人物),文段出自《西游记》中的
     
    情节。

    发布:2024/10/27 17:30:2组卷:17引用:7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