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260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165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2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结合全词,分析词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领悟中传达的情感。发布:2024/12/16 11:0:2组卷:53引用:2难度:0.812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6 9:30:1组卷:180引用:6难度:0.812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文中,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4)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发布:2024/12/16 9:0:1组卷:93引用:2难度:0.612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6 9:0:1组卷:688引用:5难度:0.7125.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6 9:0:1组卷:759引用:9难度:0.9126.形近字辨析。
(1)yì
光zé
翻yì
(2)fēi
pái
芳fēi
(3)chuò
点zhuì
(4)dǎo
chóu
长shòu
(5)胡zī
长rán
quán发
(6)qì
喧xiāo发布:2024/12/16 8:0:1组卷:13引用:0难度:0.8127.七年一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发布:2024/12/16 7:30:2组卷:100引用:3难度:0.8128.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分享交流会“读标题、谈感受”环节中,小涵同学提出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换成《保尔成长记》、把《红星照耀中国》换回曾用名《西行漫记》。请你与他说说现用标题的妙处。
发布:2024/12/16 7:30:2组卷:141引用:5难度:0.6129.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发布:2024/12/16 6:0:1组卷:1235引用:10难度:0.6130.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
《昆虫记》节选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一种天赋,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B.本文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读来情趣盎然。
C.第⑦段画线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时的可爱情状。
D.在本文中作者法布尔对蟋蟀出世过程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4)鲁迅先生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你结合选文,举出一个你认为有趣的内容并分析。发布:2024/12/16 5:30:2组卷:153引用:6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