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266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175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41.名著阅读,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5 22:30:2组卷:512引用:25难度:0.8
  • 14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发布:2024/12/15 20:30:1组卷:327引用:3难度:0.8
  • 14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一(  )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发布:2024/12/15 18:30:2组卷:533引用:5难度:0.9
  • 144.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发布:2024/12/15 18:30:2组卷:432引用:16难度:0.7
  • 14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14:30:2组卷:774引用:3难度:0.8
  • 146.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结尾预言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得胜利,请阅读以下三个选段,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选段一】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注:指泸定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选段二】一个眼光明亮的少年,嘴上还没有长毛,他站起来宣布:“我只有一句话要说。白军到甘肃的一个村子中来时,没有人帮助他,没有人给他吃的,没有人要参加。但是红军来时,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委员会来帮助我们,青年人都志愿参军。我们红军就是人民,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
    【选段三】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

    发布:2024/12/15 14:30:2组卷:98引用:4难度:0.6
  • 14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白杨礼赞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白杨树在文章当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分别象征着:
     

     

     

    (2)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题目为“白杨礼赞”,“礼”含有“尊重”“崇敬”的意思,题目准确地点明主旨,贯穿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B.第2段通过具体描写高原黄色的“土”、绿色的麦浪,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的高原图景,侧面烘托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C.文中说白杨树“极普通”又“不平凡”,“普通”是因为它在西北高原极常见,易生长,外形独特,“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具有内在品格和精神风貌。
    D.第5段从干、枝、叶、皮等方面描写白杨树,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的精神美。
    (3)文中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1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发布:2024/12/15 14:0:2组卷:142引用:5难度:0.5
  • 14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的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和地点,并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其中“
     
    ”点明地点,“
     
    ”点明时间。
    (2)诗的颔联和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秋晚归图”,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联诗。

    发布:2024/12/15 14:0:2组卷:60引用:2难度:0.7
  • 14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2)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

    发布:2024/12/15 14:0:2组卷:45引用:2难度:0.7
  • 150.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5 13:30:1组卷:1187引用:11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