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308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252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7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徽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时珍官是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②芟:删除。③遽:突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一物而析为二三
     

    ④稿三而成书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迹,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中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史实,告诉我们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品质是
     
     

    发布:2024/12/14 11:30:1组卷:58引用:3难度:0.7
  • 172.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1)请找出选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析“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中的“一切”和“决不”的作用。
    (4)以下对选文中“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发布:2024/12/14 11:0:2组卷:77引用:6难度:0.6
  • 17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用自己的话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写的画面。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发布:2024/12/14 11:0:2组卷:75引用:3难度:0.6
  • 174.结合作品,说说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什么称徐海东为“红色窑工”。

    发布:2024/12/14 7:0:1组卷:191引用:2难度:0.7
  • 175.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4 7:0:1组卷:146引用:2难度:0.7
  • 176.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发布:2024/12/14 5:30:2组卷:200引用:12难度:0.9
  • 17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1)解释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一项
     

    A.乘奔御风 (即使)
    B.间千二百里 (代词,那)
    C.日更定 (代词,这)
    D.湖中人鸟声 (否)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多趣味 此皆
    B.飞漱其 又何
    C.拏一小舟 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 长烟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乙文“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乙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发布:2024/12/14 4:0:2组卷:121引用:4难度:0.7
  • 178.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成”。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 过:错误
    C.越王勾践 反:同“返”,返回
    D.厚宾客 遇:对待,招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置胆于坐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所恶有甚于死者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发布:2024/12/14 2:0:1组卷:53引用:3难度:0.6
  • 179.《红星照耀中国》作者与被采访者进行多次长时间谈话,搜集了关于什么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

    发布:2024/12/14 2:0:1组卷:234引用:2难度:0.8
  • 180.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1)解释下列词语。
    ①年九十
     

    如土石
     

    ③一朔东
     

    ④将走北饮大泽
     

    (2)愚公和夸父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两人都勇气可嘉,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结合文章分析原因。

    发布:2024/12/14 0:30:5组卷:15引用:3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