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519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9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277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二)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世说新语•游侠自新》)注:①游侠:指重信义、轻生死的人。②行检:品行。③攻掠:袭击、抢劫。④辎重:行李。⑤指麾:同“指挥”。⑥锋颖:挺拔突出。⑦劫:强盗。⑧辞厉:《太平御览》四〇九作“辞属”,对,指谈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B.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C.道 行天下之大  策之不以其(《马说》)
    D.得 是焉为大丈夫乎 锺子期必之(《伯牙善鼓琴》)
    (2)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语段(一)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请比较分析。
    (4)请根据语段(一)体现的思想核心来分析语段(二)中戴渊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个思想核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5引用:3难度:0.7
  • 2772.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_____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_____,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
    “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房间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置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时máo
     

    ②派qiǎn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线,使语句更加流畅。
    (3)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4)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5)试给选文拟个题目: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3引用:3难度:0.6
  • 2773.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引用:1难度:0.7
  • 277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与美丽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雄浑壮烈之美。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全体将士的忘身报国之情。
    D.这两首诗均为军旅边塞诗,《使至塞上》写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面。
    (2)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首诗第一、二句呈现的画面。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2引用:2难度:0.5
  • 2775.(1)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277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三峡》一文中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3引用:1难度:0.7
  • 2777.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段文字先台阶,后
     
    ;先
     
    ,后中间;先题字,后
     
    。按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4)“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5)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
     
    年到
     

    (6)“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7)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8)“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人民英雄”是指
     

    A.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人民英雄。
    B.鸦片战争以来的人民英雄。
    C.五四运动以来的人民英雄。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英雄。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5引用:2难度:0.7
  • 277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背影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第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狼jí
     

    (2)下列对第④段中画线词“踌躇”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因为父亲对“我”不放心。
    B.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C.因为父亲要谋事,比较忙。
    D.表现了父亲处事犹疑不定。
    (3)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流泪的原因 “我”的情感
    第一次流泪 家境困难,祖母去世
     
    第二次流泪
     
     
    第三次流泪 看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住的人群中 不舍
    第四次流泪
     
     
    (4)第⑥段中画线句中的动词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联系全文,分析“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0引用:6难度:0.6
  • 277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
    (2)本诗颈联“妙绝千古”。请你通过想象,描绘颈联表现的画面。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引用:4难度:0.7
  • 2780.【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2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80字左右)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1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