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42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 |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73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2791.下面是某同学摘录的关于“金蝉脱壳”的故事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完成。
在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金蝉脱壳的故事俯拾即是。宋朝开禧年间,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金兵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而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力量悬殊很大。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可金军已经兵临城下, 知道宋军撤退, 肯定会穷追不舍。到时,宋军一定损失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决定采用“金蝉脱壳”之计,转移部队。
①画线句语意重复,应将“
②在横线处填写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1难度:0.72792.请你参加“为文明点赞,为三明点赞”综合性学习活动。
【点赞青山绿水】
日前,2016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发布,将乐县以最高分“三连冠”荣登榜首。百佳深呼吸小城评选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在全国各地反响十分强烈。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将乐,纵横交错的48座千米以上峰岭间散落着矮山丘陵,山地间又镶嵌着47条大小河流串联的山间盆地,森林覆盖率达81%.神奇瑰丽的玉华洞,怪石嶙峋的天阶山,原始生态的龙栖山,杜鹃绽放的宝台山……还有客家擂茶、西山造纸、龙池宝砚,让人流连忘返。闽学鼻祖杨时曾写诗赞叹家乡将乐是个“枕上隔篱闻鸟语”的人间福地,并立下“故山田园,先祖遗留,应守其世业”的家规,传承至今。
(1)用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限20字以内,标点不占格)。
【点赞历史名人】
三明有这样两位历史文化名人:一位是宋代的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他传承了程颐、杨时理学思想,潜心研究,自成体系,终成一代大儒,泽世万年;一位是元代的郭居敬,他一生虽无功名,但编纂了《二十四孝》故事,弘扬了孝道文化,成为朝野推崇的人物,流芳千古。
(2)结合上面材料,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居敬,
【倡议文明旅游】
(3)营造清新和谐的旅游氛围,展示文明美好的游客形象,是每位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以文明旅游志愿者身份向游客发出“做文明游客”的倡议。(不少于40字)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3引用:3难度:0.7279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在远离的蛙鸣
刘国信 ①每当夜晚,田园一片寂静,远处传来的阵阵蛙鸣,悠扬而动听。此时此刻,为丰收放歌的蟾蜍、青蛙凭借“火眼”“舌箭”,吞虫灭害,大显身手。可如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很难再现了。
②近年来,非法猎捕行为严重危害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虫害肆虐,农民不得不增施农药进行防治,而农药的滥用又造成环境污染,给青蛙、蟾蜍的生存带来威胁,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③在我国,蟾蜍俗称癞蛤蟆,主要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框蟾蜍两种。蟾蜍科的眼睛后方有耳下腺,可分泌蟾蜍毒素。一般来说,蟾蜍科比蛙科更适应陆地生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皮肤角质化程度更高,能阻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人们感觉蟾蜍的皮肤更干硬、粗糙。蟾蜍主要生活于水田、水沟、池塘、小河等静水水域附近的农田或杂草丛中。
④青蛙主要指的是黑斑蛙,它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等蛙类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具有光滑潮湿的皮肤,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怕干旱和寒冷;肢大而且有力,后足趾间蹼发达,腰部纤细,属日行性动物。
⑤对于人类来说,青蛙和蟾蜍都是消灭农田害虫的能手。科学研究显示,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甚至胜过漂亮的青蛙。它捕食的对象包括蜗牛、蜘蛛、隐翅虫、象鼻虫、蝗虫和蟋蟀等。青蛙与蟾蜍都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另一方面,青蛙和蟾蜍所代表的两栖动物是天然的环境变化指示剂。它们有渗透性的裸露皮肤,无鳞、无发、无羽毛,卵无硬壳,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许多物种一生都暴露于水体和陆地上的有毒物质中。两栖动物具有冷血动物的特征,它们对温度的变化、降水和紫外线的增加尤其灵敏。因此,从一个地区青蛙和蟾蜍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当地环境的好坏。
⑦此外,青蛙与蟾蜍还有很高的药用和科研价值。蟾酥和蟾衣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重要药材。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干燥后可以入药。蟾酥成分复杂,最早提出的有效成分被称为蟾酥精,其药理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后来人们又从中分离出数十种有效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
⑧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对于人类来说,尽管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重保护,但是,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因此,蟾蜍和青蛙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
⑨目前,蟾蜍以及青蛙等蛙类数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减少。除了非法猎捕外,还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过度扩张造成栖息环境的缩小等原因。其中,农药与蟾蜍、青蛙等蛙类种群的大幅减少有密切关系。毒死蜱、丁草胺、百草枯等对中华蟾蜍来说属于高毒农药,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效应。
⑩专家表示,蟾蜍和青蛙从小就以害虫为食物,它们在维护生态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蟾蜍和青蛙遭到大量盗捕,自然界的生态灭虫能力将大大下降,人们不得不施用更多的农药去消灭害虫。这样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容易造成农药的滥用,进而污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
⑪青蛙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悦耳的蛙鸣,就如同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为了农田免遭虫害,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生命的健康,请善待它们。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15期,有删改)(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③~④段,指出蟾蜍科与蛙科生活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3)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青蛙、蟾蜍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4引用:1难度:0.72794.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完成各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c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时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节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作者特意在文本开篇描绘“巨匠”的平庸、丑陋、普通的外貌,这对后文写他的“不凡”起到什么作用?
(2)第③、④两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
(3)第①自然段中划线的a、b、c三句都兼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高尔基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相关了解,说说你透过这双“眼睛”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9引用:4难度:0.52795.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9引用:3难度:0.92796.阅读理解。
刚刚,天宫二号“回家”了!
吕玥 王鹏程 于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邱晨辉)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晚间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据了解,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开展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其中,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中欧联合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天宫二号还搭载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等3个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实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持续奋斗,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联合发布第一批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定选结果。全球5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的项目。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从独立自主发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
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显示,目前,工程全线正在全力以赴加紧备战空间站飞行任务,以时刻准备出征的冲锋姿态,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到来。
(1)这则消息的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导语内容。
(3)第四段画线部分的文字是否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4)根据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内容。请概括一下“天宫二号”的重要意义。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4引用:2难度:0.52797.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
石蚕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①暴徒的袭击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准备着你们的下一次袭击了。
②潜水艇——石蚕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法布尔《昆虫记》)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蚕的“活动房子”是一般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
B.石蚕的“活动房子”可以抵御石蚕不受水甲虫的暴力袭击,让石蚕在其中安然无恙。
C.本文“很有趣,也很有益”,这得益于作者的独特研究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D.石蚕的“活动房子”可以让石蚕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蚕并不擅长游泳,甚至有点笨拙,这与它只靠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有关。
B.石蚕向小鞘缩回前身,排出空气,便可沉落;反之,则上浮。
C.石蚕与小鞘一旦剥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小鞘和石蚕都会往下沉。
D.石蚕虽然不懂物理学,但是小鞘可以让其自由沉浮的原理给人类很大的启迪,比如建造潜水艇。
(3)《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请依据本文简要说明。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2引用:1难度:0.62798.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用“‖”划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⑥⑦并指出结构形式: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说明的顺序是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1引用:1难度:0.7279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67引用:17难度:0.62800.阅读《口罩》一文,回答各题。
口 罩
黄大刚 (1)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不说,眼里却藏不住不以为然。那个时候,疫情就像天边的闷雷,除了偶尔传来隐隐的几声动静,大力住的地方还是艳阳高照。偶尔谈及,也总是说:“武汉离咱这儿十万八千里远着呢,微信上说,人不会传人,可防可控。”
(2)朋友圈关于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还明确了,人是可以传人的。大力所在的地方也不幸免,爆发了一例,过后,每天都有新增病例。官宣的防控措施中有一条“戴口罩,讲卫生”。可口罩呢?大力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找寻药店,年假还没放完,不少药店还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遇到开门的,有限的存货早已卖个精光。
(3)大力想到了几个平时挺有门路的朋友,电话才接通,他还没开口,对方就要他帮忙弄几个口罩,真是打铁打到钳子上来了!
(4)怎么才能弄到口罩呢?他想到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表妹,给表妹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都不接,难道表妹知道她要口罩?现在向表妹开口要口罩的人一定很多,她肯定没那么多口罩,便有意不接他的电话。大力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过了饭点,表妹的电话来了,表妹说,她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做疫情防控工作了,现在才下班,饭还没有吃呢。“哥,你有什么事吗?”表妹追问道。“哦,也没什么事,你这段时间辛苦了,一定注意休息,更要注意做好防护。”心里想着口罩,可到了嘴边,却是这样说。
(5)大力发现,隔壁的亚方也没有买到口罩。大力以前和他有矛盾。亚方在农贸市场卖猪肉,卖肉的箩筐总是放在门口,有一股难闻的腥味儿,大力很是厌恶。大力开始是委婉的暗示,后来是义正词严的交涉,可亚方总是置之不理,还理直气壮的说,那地儿不是大力的,大力无权过问。大力气急败坏,两个人差点打起打起来。最后,物业来调解,这算这事才算过去了。可两人心里总有个疙瘩,遇见了都没有好脸色。
(6)大力从微信上得知,政府在一心堂药店设了点,可以凭身份证限购口罩。大力起了大早,可到一心堂时,队伍已排到街上,整个队伍就大力不戴口罩,显得很另类。大力时不时焦急的踮起脚跟往前张望,担心排到自己时口罩卖没了。他不安的举动惹得排在前面的人不时回头看他,虽然口罩遮住了表情,但眼神里流露出别样的意思。大力有点恼火,心里说:“哼,看什么看,我又不插队。”看了好几次后,那人说话了:“兄弟,你怎么不戴口罩呢?”“没有口罩我戴什么戴?”大力没好气,可那个人一点也不生气,从口袋掏出一个新口罩,“戴上,注意做好防护。”大力愣住了,这话虽平常,但在大力心里却掀起了狂涛巨浪,隔着口罩他看不清那人的脸,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
(7)大力喜滋滋的把买到的口罩宝贝般放到抽屉里时,惊喜的发现,抽屉里还有一包医用口罩。大力想起来了,入秋后鼻炎发作,便买了两包医用口罩,后来,鼻炎减轻了,便忘了这事儿。
(8)再次见到亚方,亚方还是一点防护都没有。大力好心好意的询问:“你没有口罩吗?”亚芳只是白了他一眼,一句话也不说,走进家门,重重的把门关上了。大力从抽屉里拿出口罩来,老婆问:“拿口罩干嘛?”大力指了指隔壁:“给他几个。”“这种人也值得,你瞧他刚才那样,染上病毒活该。”老婆愤愤不平。“农贸市场人来人往,没有防护,感染风险很大,万一真被感染了,我们不是一样也有风险吗?”
(9)当大力敲开门,把口罩递给亚方时,亚方连声说着谢谢,大力嘱道:“戴上,注意做好防护。”那是大力在一心堂排队时,那个戴着口罩的陌生人对他说的话。
摘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选文有较大删改(1)在选文第(1)段中,人们看到戴口罩的为什么会不以为然?
(2)为了弄到口罩大力都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选文内容推断第6段中加点的“别样的意思”,可能包含哪些意思?
(4)结合现实生活,小说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4引用:3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