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中考必刷
开放性试题
高效备考
浏览次数:1531
更新:2025年05月08日
|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4209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01.【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51引用:8难度:0.32902.李清照的《渔家傲》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6引用:1难度:0.82903.文言文阅读。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君遣之
②反以报君
③而捐五百金
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B.千里之马至者三\马今至矣
C.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赏赐百千强
D.所求者生马\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4)简单概括一下文中“君人”“涓人”的性格特点。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0引用:1难度:0.6290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1600 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辩,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1)第⑥段加点词语各指什么内容?
“精彩”是指:
“无奈”是指:
(2)研读文章第⑧段,谈谈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
(3)结合文中描写谢道韫的事件,在下面《三字经》空白处续写两句。谢道韫,能咏吟,
(4)①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谢道韫的才情与性格,请任选一处赏析。
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⑤段。
(5)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请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55引用:3难度:0.6290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1)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3)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4)画线句“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5)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7引用:3难度:0.52906.练练你的表达
(1)侧面烘托是《一着惊海天》写作的技巧之一,请举例分析。
(2)课文《一着惊海天》倒数第五段回顾中国舰载战斗机上舰,一切从零开始的困难,有什么作用?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3引用:1难度:0.8290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若坠复倚 若: ②素气云浮 素: ③迄于下口 迄: ④非驷马之追也 之:
①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本文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请概括《三峡》中长江的夏水与本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的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3引用:1难度:0.52908.“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星照耀中国》都塑造了不少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们既平凡又伟大,这些主人公有哪些英雄品质让你触动?请结合具体情节,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8引用:3难度:0.5290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海陵中学也开展了“光盘进校园”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为学校餐厅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材料】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从材料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在学校进行宣讲,大多数学生积极响应,但小明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每次饭后倒掉大量剩饭剩菜,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如何劝说他呢?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1引用:2难度:0.829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委而去之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是以善为国者 ④必先富民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4)理解填空。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79引用:6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