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中考必刷
开放性试题
高效备考
浏览次数:1526
更新:2025年05月08日
|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4209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4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
——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蒋芳 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凄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牢记民族苦难 冬天的“哭墙”前,有无尽的哀思。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齐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思。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来。不来我心里难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杀害,夏淑琴老人蹒跚的身影,几成每年公祭日“标志”。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
赶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他们参观史实展,向死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是学校的自选动作,现在则是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共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教育,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余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其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通来自海德堡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
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迅速展开。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______
临近公祭日,很多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昌盛,世界和平。”……声声呼唤,字字入心。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近几年,南京秉持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例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多次走向海外,幸存者及其遗属举办证人证言集会、和平交流活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已为80多个国家、3800多名学生提供和平教学服务……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加入传播和平的队伍中来。韩国女孩姜哈娜于2019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讲解员。一年多时间里,她接待了来自韩国的多个团队,“让观众记住哪怕一个名字、一个词、一个数字,我的讲解就是有意义的。”
(选自“央广网”)(1)请为文章第三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2)文章的标题采用了主标题与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请你说说文章主标题的作用。
(3)文中引用托马斯•拉贝的视频寄语有什么作用?
(4)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南京育才中学记者站12月13日讯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城。全城默哀一分钟,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10点的南京城仿佛一张被按下快门的照片,匆匆赶路的车辆与行人缓缓停下。交通信号灯全转为红灯,行人摘下帽子,默默伫立。不少车辆开始鸣笛,应和着凄厉的警报声;也有一些司机走下车,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和行人一起默哀。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6引用:1难度:0.5294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36引用:23难度:0.52943.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①[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1)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
(2)结合第③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3)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7引用:3难度:0.1294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凸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74引用:5难度:0.7294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9引用:4难度:0.82946.《水经注》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地理著作,阅读了以上文段后,有的同学认为《水经注》最大的特点是讲究色彩搭配,清新隽永;有的同学认为骈散结合、清新凝练是其最大的特点。请结合以上文章内容,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6引用:1难度:0.82947.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2)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6引用:2难度:0.5294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②(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3)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4)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7)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阅读第①段,概括赵州桥的特点。
(一)
(二)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承重。
(四)
(2)第①段画线句将大拱比作合拢在一起的28张弓,作用是
(3)第②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6)/(7)(8)(9)
B.(1)(2)(3)/(4)(5)/(6)/(7)(8)(9)
C.(1)(2)(3)/(4)(5)/(6)(7)(8)(9)
D.(1)/(2)(3)(4)(5)/(6)(7)(8)(9)
(4)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几乎”不能删去,简述理由。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4引用:5难度:0.6294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淮阴侯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信尝过樊将军哙
②生乃与哙等为伍
③何为为我禽
④大王乃肯临臣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生乃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以备胡 以光先帝遗德 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为为我禽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翻译句子: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引用:1难度:0.5295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沉鳞竞跃
②四时俱备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④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晓 雾 将 歇,猿 鸟 乱 鸣
②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
(4)根据上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请从不同角度对甲文进行简要赏析。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6引用:1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