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中考必刷 开放性试题 高效备考
浏览次数:1459 更新:2025年05月08日
原创 已完结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4135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2961.《清明上河图》给我们描摹了繁华的市井风情。文中将之分三段进行了描述,这三段各描述了什么?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1引用:2难度:0.8
  • 296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二】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石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注】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宿:连宿两夜。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
     

    ②属凄异
     

    (2)把语段(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语段(一)写出了三峡夏天和春冬之时“水”的什么特点?请概括。
    (4)两个语段的篇末都引用了歌谣,请简析其作用。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04引用:3难度:0.5
  • 2963.《答谢中书书》全文的文眼是
     
    字。“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了
     
    之美;“晓雾将歌,夕日欲颓。“表现了
     
    之美;“猿鸟乱鸣,沉鳞竞跃。”表现了
     
    之美。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40引用:1难度:0.8
  • 296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1)第1段中,习近平的这段讲话有什么作用?
    (2)第3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主要涉及了哪些信息?
    (3)第5~9段中,作者运用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4)阅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7引用:4难度:0.6
  • 296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想起张纯如
    肖复兴
          ①2004年,张纯如在她的小汽车里开枪自杀,让我分外震惊。那一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才仅仅36岁--实在是太年轻了。
          ②知道她,是从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注)那本书开始。那是1997年的年底。那年夏天,她曾经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收集南京的档案材料。其实早在三年前,即1994年,她就开始辗转世界各地,进行采访和收集材料的工作了。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
          ③当我看到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时候,除了对书中所揭示的史实感到震惊之外,还感到有些羞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有人死不承认,或不敢面对,对于遭受侵略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很多历史学人,一直在研究并挖掘这段历史,以前,也曾有过徐志耕的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进这段历史,并像张纯如一样,去以自己的生命追溯并书写这段历史。
          ④后来,终于看到了严歌苓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毕竟这是后来的事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张纯如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影子。
          ⑤张纯如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也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她的书,便不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作证,为心灵和良知作证。
          ⑥如果没有张纯如的这本书,“南京大屠杀”可能还会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甚至是被淡忘的历史。有了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
          ⑦在我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我在央视看到了五集电视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第一集,主要介绍的就是张纯如。当我看到那样漂亮、那样风华正茂、又是那样正气凛然的张纯如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她的父母。她去世那一年,和我的孩子今年一般大。都是做父母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失去女儿的心情。同样,我和他们一样,怀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儿。
          ⑧张纯如只出版过三本书。我想起我自己,出版的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她。但是,有的时候,真不能以工作数量论英雄。记得陈忠实先生曾经说:一个作家,一辈子要有一本压枕头的书。张纯如有这样的一本书。对比她,我很惭愧。
          ⑨看完电视的那天晚上,我半夜都没有睡着,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趴在床头,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对张纯如的敬意:
    纯如清水美如霞,魂似婵娟梦似侠。
    叶落是心伤日月,剑寒当笔走龙蛇。
    袖中缩手荒三径,纸上刳肝独一家。
    直面当年大屠杀,隔江谁唱后庭花?
    (有删改)(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又被译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从全文看,张纯如有哪些可贵之处?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
    (3)文章第⑧段作者写自己出书的数量,有什么用意?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5)阅读张纯如的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反响,说说你该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该学习张纯如的哪些精神。
          1997年,《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体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在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它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2966.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296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02引用:9难度:0.7
  • 2968.阅读下列一首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小白杨 小白杨/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1)歌词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阅读歌词,根据对联的格式要求,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英雄离家别亲乐守边防
    (3)阅读课文《白杨礼赞》和歌词《小白杨》后,你想对白杨说些什么,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呢?(不少于50字)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8引用:1难度:0.6
  • 2969.古人云:“知音难觅。”《答谢中书书》作者认为,谢中书和康乐公都是可以和自己共赏山水的知音。请你跨越时空,给作者再找一位知音,要以诗文为证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1引用:1难度:0.8
  • 2970.现代文阅读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 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 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 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 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 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 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 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 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 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 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 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 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 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 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㉑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 重症监护室。
    ㉒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㉓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㉔我并不这样想。
    ㉕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 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 岁的勇敢的他,勇敢 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㉖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取材于海宁的同名文章)(1)文章主要写了 4 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①-⑤ 事件1: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⑥-⑧ 事件2:
     
     ⑨-⑳ 事件3: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痛快地买给他
    ㉑-㉖ 事件4:
     
    (2)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
    ①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
    ②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4)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96引用:6难度:0.3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