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463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432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29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而后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联系选文,谈谈忧患意识对于个人和国家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发布:2024/12/9 3:30:2组卷:27引用:2难度:0.529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28英寸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的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⑪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完美!我心底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⑫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⑬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
⑭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⑮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 。
来源:《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1)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
①
(2)赏析下列句子。
①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②下列两个句子,填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作为全文结尾句,你认为哪一句更精妙?说说你的理由。
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
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
(3)第⑭段划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发布:2024/12/9 2:30:1组卷:208引用:6难度:0.5293.“红小鬼”指的是( )
发布:2024/12/9 2:30:1组卷:287引用:2难度:0.8294.仿照下面的句子,再以“母爱”开头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冰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天空即使蒙上年月的风尘依然明澈澄净;发布:2024/12/9 1:30:1组卷:299引用:6难度:0.929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断壁残垣的惨象;一个“深”写出了长安城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望”的含义,说说作者据此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12/8 23:30:1组卷:95引用:3难度:0.3296.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发布:2024/12/8 18:30:1组卷:495引用:6难度:0.729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12/8 18:30:1组卷:218引用:3难度:0.5298.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欣然起行/杂然相许
C.念无与为乐者/天子为动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寡助之至
(2)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的一种景象是
A.皎洁的月光照在门窗上
B.像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的月光
C.水中纵横交错的水藻和荇菜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的是苏轼初贬黄州时的月下徘徊,《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的月下漫步,从中能够看到苏轼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①,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⑤冷。注:①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②漏断:指深夜。③幽人:幽居之人。④省xĭng:知晓。⑤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发布:2024/12/8 18:0:1组卷:98引用:2难度:0.6299.阅读《背影》的选段,完成各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②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①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全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3)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本文的语言质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请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发布:2024/12/8 15:30:1组卷:114引用:4难度:0.6300.阅读经典,走进自然。“只只可爱有趣的昆虫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昆虫记》的魅力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根据示例,任选下列中的一项作答)
示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A.萤火虫 B.红蚂蚁 C.螳螂发布:2024/12/8 15:0:1组卷:33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