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1554 更新:2025年07月08日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3495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351.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A.蚂蚁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萤火虫 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圣甲虫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螳螂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
     

    B
     

    C
     

    D
     

    发布:2024/12/6 2:30:1组卷:507引用:22难度:0.7
  • 35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注释:①徒跣(xiǎn):光着脚。②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③专诸、聂政、要离: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④休祲:指不祥的运气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送
     
    ②富贵不能
     
    ③臣未闻也
     
    ④以头地耳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4)孟子“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唐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课文内容赏析。

    发布:2024/12/6 1:30:1组卷:39引用:4难度:0.7
  • 353.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发布:2024/12/6 1:0:1组卷:737引用:19难度:0.5
  • 354.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在京与友人书
    (明)屠隆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1)用“/”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花 下 晒 网 罟 酒 家 白 板 青 帘 掩 映 垂 柳 老 翁 挈 鱼 提 瓮 出 柴 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3)“高峰入云”和“返照入林”的“入”各有各的妙处。请试作分析。
    (4)两文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回答。你如何理解这种追求?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作阐述。

    发布:2024/12/5 22:0:1组卷:401引用:4难度:0.6
  • 35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的“历历”“萋萋”两词分别描绘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尾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5 19:30:2组卷:62引用:2难度:0.6
  • 35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发布:2024/12/5 16:30:8组卷:121引用:8难度:0.7
  • 357.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的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米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发布:2024/12/5 15:30:1组卷:388引用:20难度:0.7
  • 358.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而能使群动来依,有君子之德焉。奎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注】①石罅(xià):石头缝隙。②浸:渐渐地。③潴(zhū):(水)积聚。④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⑤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⑥群动:小动物。⑦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有  君  子  之  德  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晓雾将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③又爱其出之不
     

    ④而能使群动来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
    (4)乙文写水清别具匠心,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5)同是写景,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简析作者的志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发布:2024/12/5 15:30:1组卷:72引用:2难度:0.7
  • 359.下列两段选文,哪一段更有可能出自《昆虫记》,请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选段一:田野间的蟋蟀,在春天阳光最足的时候歌唱,在寂静的夏夜,我们就能听到意大利的蟋蟀声了。我常卧在迷迭香丛中的草地上,静听这种悦耳的音乐。它是个瘦弱的昆虫,颜色发淡,差不多成白色,似乎和它夜间行动的习惯相适合。如果你将它放在手指中,就会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把它捏扁。
          选段二: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时可以发出声响,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表求偶。

    发布:2024/12/5 14:30:1组卷:222引用:6难度:0.8
  • 360.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孟子》
    [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曰(谨慎)
    B.与民之(遵从)
    C.不污君(以……为羞)
    D.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之谓大丈夫。
    ②柳下惠不羞污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

    发布:2024/12/5 14:0:2组卷:136引用:4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